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实践论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 3 篇 第一篇: 实践论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 实践决定认识。坚持了这一点,就坚持了认识论上的唯物论。包括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目的、认识进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认识会随着实践的进展不断深化进展和推移。对事物的认识必定经历一个不知到知,有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有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坚持了这一点看就坚持了认识论上的辩证法。 实践使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社会历史性、主观能动性的特征。 人是实践的主体,在社会历史领域,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制造者。 第二篇: 实践论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 《实践论》对经验主义进行了批判。正如我们常常说我们可以凭借经验办事。的确如此掌握了事物的内在规律,再加上处理事物的经验我们往往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但有时执着的一味的信任经验,而不会去变通的话,可能会把我们带入歧途,结果往往是事半功倍,甚者还可能犯错误。所以要尊重事实,从实际出发。 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实践论》也对教条主义也进行了批判。与经验主义者相反,教条主义者只讲理论,不联系实际,一切硬往理论上套。我们学生往往容易如此。学校为我们安排了社会实践和实习活动,就是为了要我们多联系实际,少说空话,避开教条主义。同时,实践又有利于加深对理论的认识。我们学习了关于数据库的理论,为什么还要做实验呢?就是要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与把握。不要把教条的东西神圣化,要敢于质疑,敢于突破教条的束缚,走创新的道路,世间没有永恒的真理。只有这样才遵循事物进展的一般规律,才能推动事物的前进和促进事物的自我完善。 同时我们也应该知道,实践固然重要,但实践不是一切。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究中,我们通过接受外部信息,通过主动观察,形成了对事物表象的认识,即感性认识,这是不自觉完成的。假如我们掌握了足够的资料,并对其加以整理、归纳和总结,便会得到事物之间的本质的、必定的、稳定的联系,即规律。形成了对规律的认识,这才到了理论上的认识。而理论还需经过实践的检验。正如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一样,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不一定是正确的理论。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被实践证明了是正确的理论,才可以推广应用。但是,事物是在不断进展的,因为运动是事物的存在方式。在物质的运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