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金属工艺浅谈自新石器时代出现青铜器以来,推动了各种金属的发现及冶炼,也促进了不同金属工艺的产生。黄金和白银是古代最贵重的金属,而用金银加工制成的器玩,更是最华美珍贵的质料与最精致繁复的技艺的结晶,富丽堂皇,光灿辉耀,具有财富和艺术的双重价值。中国传统金属工艺的发展史与中国古代金银器甚至青铜器的发展史息息相关。可以说,如果没有金银器的出现,中国传统金属工艺史上必定无法演绎出如此辉煌的成就;而日益精湛的金属制作工艺,也成为中国古代金银器精品涌现的技术支持。单就中国古代金银工艺史而言,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部绚丽多彩、华光四射的发展史,每一时代无不以其独特的面貌卓然标举,各领风骚。通观华夏民族金银器发展史,可以将金属制作工艺分为如下几类。1 失蜡法失蜡法源于青铜铸造工艺,这种金属铸造的方法是以蜡制成器物模型,内外以泥填充加固,带泥干结后进行加热,使蜡液从事先预留好的蜡口中留出。之后,堵住排蜡口,将金属溶液通过槽道浇铸,待冷却后打去封住的泥,便可以得到与蜡模完全相同的金属器具。2 锤揲工艺锤揲法又称为“打作法”,“槌揲法”或者“打胎工艺”。这种方法是用材料多为金银锭、板或厚片材,制作工具是不同形状的锤子和砧垫,通过搂、墩、闪、光等工序完成。在制作中先用锤子(木槌、铁锤等)在金、银锭及片上捶打成胎型。在捶打的过程中先“搂”后“墩”,搂就是用锤子敲打材料成型,墩就是窝出器物所需形状。在一块金、银片上不但要捶打出所需器物的外形,而且在敲打的过程中各部位要薄厚均匀,不能有余料,这就是锤揲工艺的最高境界。一个技艺娴熟的制胎工匠可以用一把锤子在一张银片上锤揲出曲线优美、光洁平整的碗、盘、壶等各种器皿,它的绝妙之处在于从下料到器物成型,整张银片没有一点浪费,通体无焊药。用锤揲法制造的器物要比铸造耗用材料少,也不像铸造器物是需要多人分工合作,可单人独立完成,故在质地较柔软又十分珍贵的金银制作中极为盛行。3 錾刻工艺錾刻工艺始于春秋晚期,盛行于战国,至今依然为匠师们沿用。通常是使用小锤锤出各种形状的钢錾,在器物表面留下各种凸凹不一,深浅有致,或光或毛的錾痕,形成不同纹理的图案,在器物表面产生多层次的立体装饰效果。錾刻工艺,需要非常精细准确的刀法,唐代金银器上丰满富丽的纹饰大多是錾刻而成的,图案花纹有深有浅,富有艺术感染力。4 焊接工艺焊接工艺的历史可追溯到商代,从青铜器制作工艺发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