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4节《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课。一、教材分析《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节是初二物理的重点章节之一,在这一节里,教材通过“人推车”“拖拉机拉犁”“磁铁吸引铁钉”等例子,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中的力指的是物体对物体的推或拉的作用.然后再举例“小孩推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为了使学生更具体地认识力,课本中接着讲解力的作用效果.用生动具体的事例和插图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通过力的作用效果,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力是一种什么作用.这些内容不仅是力学知识的入门基础课,而且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它还是对二力平衡知识的延续,而且也是后面继续学习压强浮力等知识的基础,同时也为学生将来学习动力学、理论力学做好了必要的准备。所以无论从新课标的要求上看,还是从物理学知识的扩展上看,本节都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对本节的具体要求,同时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使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认识力,并能知道力的作用效果有形变和改变物体运动状态。2)通过形变实验,感受和感知力的三要素,并能正确的用力的示意图表示。3)通过实验,认识到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过程与方法:1)探究影响塑料尺形变的因素,能对问题进行猜想并进行实验研究。2)从生活现象中获取知识并能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验问题的热情。2)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合作与竞争。三、重点、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物体间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因为只有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的相互性,才能从本质上理解力的概念,这是进一步学习二力平衡、压强、浮力等其它内容的前提,这个前提的掌握与否是本章后续学习的关键,是实现本章教学目标的基础。本节课教学的难点是力的认识。因为仅仅依靠学生的日常生活感受很难认识到这一点,只有借助于分析归纳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而学生刚刚接触物理知识,认知能力相对薄弱,易于形成难点。四、学情分析学生现状(认知基础、认知特点、认知规律)学生刚刚学习过重力、摩擦力,对力的基础知识已经有些了解。但是学生对力的了解大部分都只是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高度。五、说教法学法本节课教学属于概念性教学。本节课拟采用观察→讨论交流-分析归纳的教学方法。在教师的导控下创设教学情境,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并通过亲自动手来进行论证,通过小组交流进行归纳总结,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以上这些,可以概括为:观察-实验-讨论-归纳六、说教学程序教学流程:观察图片-归纳概念-课件展示-归纳力的作用效果-探究影响塑料尺形变的因素-实验推门-归纳力的三要素-阅读了解力的示意图-实验、课件手压铅笔、磁铁小车运动-归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阅读“高空王子“阿迪力。根据以上设计,我分为四个阶段:1、引入新课准备花3分钟时间用几个生活实例和一个活动引入这节课的课题,指出“力”是生活中常用的一个词,用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含义.在物理学中“力”是一个重要的物理概念,有确切的物理含义.引入新课.使学生不觉得陌生,这激发他们对新知识的的欲望。2、新课教学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讨论,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来学习新知,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1).力的概念教学力的概念是十分抽象的,对初中学生来说真正地建立起力的概念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应此我设计这样几步用投影仪打出人推车、人拔河的幻灯片.让学生归纳一下,这两个图的共同点。在此基础上,教师总结:人推车、人拔河我们可以称之为人对物体的作用.并引出问题“是不是只有人才能对物体施加作用呢?用投影打出的幻灯片,画面显示出耕犁推土,推土机推土.让学生说明谁对谁用力?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耕犁推土,推土机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