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投融资渠道 创新投融资方式 ——产业园区投融资模式研究 研究员:毛梦菲 管理咨询事业部 城镇化研究系列 2013.05 2 拓宽投融资渠道 创新投融资方式 产业园区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渐突出。目前全球大部分产业园区的基本情况均为收入小于支出,投融资成为产业园区的迫切需要。 产业园区投融资模式分为三类。传统投融资模式的投资主体是政府部门。其优点是,介于银行与地方政府及其所控股企业间的“政治关系”易获取时间更长、利率更低和金额更大的贷款额度。资本市场投融资模式是指利用资本市场上的股票、债券、信托等金融工具为园区基础设施的投融资提供多种渠道,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中山火炬、苏州高新、张江高科等均是通过股票的方式筹集建设资金。项目投融资模式是以项目自身的资产和项目未来的收益作为抵押来筹措资金的一种融资模式。比较常见的有 BOT、TOT、PPP 及其组合。 产业园区投融资依据市场主体的不同可分为企业投融资和项目投融资两大类。企业融资方式包括政府支持、银行贷款以及社会资金。项目融资方式包括特许经营、公私合营、施工承包商垫资、使用者预付费、资产担保证券、管理者收购等。目前,国内产业园区运作还是以政府的政策性补助运作模式为主,企业投融资、项目投融资的应用还十分有限。随着园区运作逐步规范,未来园区的融资模式将逐步实现以市场投融资为主。 产业园区内企业应将企业发展阶段与融资需求结合起来,选择合适的融资渠道。创业阶段的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主要采取创业投资的融资渠道,投资方式以股权形式为主;风险投资、创业板融资等直接融资市场在成长阶段的企业融资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成熟阶段的企业融资用于扩大规模,融资额度大,融资期限长,企业一般选择外援融资方式中的股权投资作为主要融资渠道;企业处于衰退阶段时所有资源纷纷撤出,企业可进行并购、股票回购及清盘。中关村科技园区针对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不同融资需求,制定了多样的投融资政策体系,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既拓宽间接融资渠道,又通过促进创业投资、组织发行高新技术企业集合信托计划和企业债券、推动企业改制上市等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产业园区要实现更好发展,政府需要制定积极的产业政策;加快风险投资发展,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发挥政府采购的市场拉动作用和技术促进作用;提供积极的金融支持;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产业园区内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资金需求不同,建议采取企业投资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