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基坑支护施工方案 一、基本概况 1、本工程位于新港东路以南,为新开发区(原为农田)四周地形平坦,平面形状呈近长方形,设置一层地下室,基坑周长约250m,场地分2 级,A 轴~E 轴/○1 轴~○12 轴地面相当于建筑标高约-0.02m,E 轴~K 轴/○1 轴~○12 轴地面相当于建筑标高约-2.0m,基坑实际开挖深度为:2.6~4.6m。场地地质条件相对较差。开挖深度受影响范围主要上覆盖土层有表层素填土、局部淤泥质土、中下部有较厚的砂层(最大厚度达6.5m),下部有粉质粘土层;下伏基岩垩系砂岩;地处珠江南岸,地下水丰富,主要在填土中有上层滞水,在砂层中有承压孔隙水。基坑周边条件:东面的北面为开阔平地,北面距新港东路大于80 米,距西面规划路大于10 米、距住宅约70 米,距南面赤沙涌大于100 米,基坑外10m 范围内没有地下管线,基坑安全等级为三级。本工程基坑支护方案采用喷锚支护结合搅拌止水桩支护方案。 2、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较浅,采用部分放坡结合搅拌栏挡土方式(挡墙厚 2.4m 嵌固段 4m,受拉区插钢管加强并设置压顶梁,放坡面挂网喷混凝土护面),下部砂层较厚,要求其中 2 排搅拌桩穿越砂层进入不透水层(粉质粘土 1m)的支护止水方案。搅拌桩直径为600mm,搅拌桩采用喷浆工艺,四搅四喷,水灰比不应大于0.5m,固化剂采用强度等级为42.5R 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并掺入早强剂和抗裂防水添加剂,水泥掺入比为15%~18% 。桩身抗压强度不少于0.8KPa。 3、放坡顶 1 米范围内不得超载,1 米范围以外超越不得大于15Kpa。出土口超载不得大于40kpa。 4、挖槽清障 测量放线,根据设计图纸测定搅拌桩施工轴线,采用挖掘机沿轴线开挖沟槽,沟槽深度为约1~1.5m。施工技术参数:搅拌桩直径 600mm,搭接 100mm,桩中心距 400mm;采用 4 搅 4 喷喷浆法的标准施工工艺,由于本场地为重力式挡土的搅拌桩 ,要求放慢搅拌桩施工的提升和下沉降速度,以确保搅拌桩的施工质量。用 42.5R 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掺入比 15~18%(55~60kg/m),水灰比为0.5,水泥浆中掺入 0.2%的木质素磺酸钙作为减水剂,掺入 0.05%的三乙醇胺作为早强剂,或者可以采用功能相近的相关外加剂。 2 5、桩与桩的搭接时间不大于24 小时,桩身垂直度偏差不超过0.5%,桩心偏差不得大于500mm。 6、设井降水 本工程地表水位较高,采取设井降水方案,缘支护桩四周内设6 个降水井,井深为6m(以完成搅拌桩压顶梁后的标高不准,-6m 为降水井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