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地球表面形态(第1 课时)——湘教版必修Ⅰ 1 教学设计:地球表面形态(第1 课时) ——湘教版必修Ⅰ 【课标要求与分析】 课标要求: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课标分析:本条课程标准内容表达了四个要点。 1.地表形态的变化。重心在“变化”,而非“地表形态”本身,而研究变化则必须考虑其力量来源: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 2.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地表形态的变化,从内力作用的层面上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说明。第一是全球大地构造,以解释全球海陆、高大山系、大裂谷等宏观地形的分布和变化,一般通过板块构造学说等全球构造理论加以说明。第二是区域大地构造,以解释地表高低不平的原因,一般通过褶皱、断层及其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加以说明。 3.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此为第2 课时内容,此处略。 4.“结合实例分析”体现了课程标准对学习“过程”、“方法”的强调。地表形态复杂多样,没有必要将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地貌或各种类型的地貌作全面系统的了解,而应列举典型的地貌加以分析,从中学会地貌成因分析的方法。 从本条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教学活动的重心是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分析,并 能 让 学生 从两方面来认 识 地表形态。一是以运 动、变化的观点看待 地表形态,即 地表形态一直 处于 不断的运 动和变化之 中。二是以综 合的观点看待 地表形态,即 内力造就 了地表形态的骨 架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骨 架 进 行 再 塑 造,我 们 所 见 到 的地表形态是内、外力长 期 共 同 作用的产 物 。 【教学目 标】 1.知 识 与技 能 ⑴ 了解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内、外力共 同 作用的结果 。 ⑵ 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理解板块运 动与宏观地形的关系。 ⑶ 了解地质构造的类型及其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⑴ 根 据 板块构造示 意 图 ,举例说明板块运 动对地表形态的影 响 。 ⑵ 通过对地质构造示 意 图 的阅 读 分析,学会简 单 的地质构造类型的判 断和构造地貌的分析。 3.情 感 态度 与价 值 观 ⑴ 认 识 到 事 物 的变化是永 恒 的,形成科 学、豁 达的认 识 世 界 的态度 。 教学设计:地球表面形态(第1 课时)——湘教版必修Ⅰ 2 【教科书分析】 本课时内容为“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是湘教版必修Ⅰ第二章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中的第1 课时的内容。关于这部分内容,教科书从板块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