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4混凝土的冻融破坏

24混凝土的冻融破坏_第1页
1/14
24混凝土的冻融破坏_第2页
2/14
24混凝土的冻融破坏_第3页
3/14
2.4 混凝土的冻融破坏混凝土在饱水状态下因冻融循环产生的破坏作用称为冻融破坏,混凝土的抗冻耐久性(简称抗冻性)即是指饱水混凝土抵抗冻融循环作用的性能。混凝土处于饱水状态和谅融循环交替作用是发生混凝土冻融破坏的必要条件,因此,混凝土的冻融破坏一般发生于寒冷地区经常与水接触的混凝土结构物,如水位变化区的海工、水工混凝土结构物、水池拨电站冷却塔以及与水接触部位的道路、建筑物勒脚、阳台等。在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的水利大坝,尤其是东北严寒地区的混凝土结构物,几乎 100%的工程局部或大面积地遭受不同程度的冻融破坏,如丰满坝、云峰坝、参窝坝等,有的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或竣工后不久即发现严重的冻害。经调查发现,混凝土冻融破坏不仅在“三北”地区存在,而且在长江以北黄河以南的中部地区,混凝土结构物的冻融破坏现象也广泛存在。由此可见,混凝土的抗冻性是混凝土耐久性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混凝土冻融循环产生的破坏作用主要有冻胀开裂和表面剥蚀两个方面。水在混凝土毛细孔中结冰造成的冻胀开裂使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抗压强度、抗拉强度等力学性能严重下降,危害结构物的安全性。一般混凝土的冻融破坏,在其表面都可看到裂缝和剥落。而当使用除冰盐时,混凝土表面出现鳞片状剥落。一般认为,混凝土的冻融和盐冻破坏是一个物理作用的过程。国内外学者对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做了大量理论与试验工作,早在 1945 年,Powers提出了混凝土焦融破坏的静水压假说,后又提出了渗透压假说,Fagerlund 提出了“临界水饱和度法”Powers 还提出了混凝土抗冻性研究中的重要参数一一平均气泡间隔系数的计算方法。我国北京水利水电科学院浦京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原上海建材学院等单位也对水工结构的抗冻性及公路混凝土的抗盐冻性能等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对保证重大工程的抗冻耐久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4.1 混凝土冻融破坏的机理1945 年,Powers 提出了混凝土冻融破坏的静水压假说,此后又与 Helmuth 一起提出了渗透压假说。这两个假说合在一起,较为成功地解释了混凝土冻融破坏的机理,奠定了混凝土抗冻性研究的理论基础。1)静水压假说(1)Powers 静水压假说硬化混凝土中的孔隙有凝胶孔、毛细孔、空气泡等。各种孔隙之间的孔径差异很大,凝胶孔的孔径为 15〜100A;毛细孔孔径一般在 0.01〜10um 之间,而且往往互相连通;空气泡是混凝土搅拌与振捣时自然吸入或掺加引气剂人为引入的,且一般呈封闭的球状,混凝土...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24混凝土的冻融破坏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