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拍房那些坑,你能绕开几个?法拍房,顾名思义,就是因为债务纠纷问题,为了清偿债务,经各种司法程序,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拍卖的房产。法拍房的成因多种多样。做生意倒闭,抵押借款被债权人申请法院强制执彳丁的;高杠杆炒房客资金断裂,还不起月供被收回执彳丁的;其他债务如借款纠纷,最终被债权人申请执行的。尤其是在市场行情趋冷,房价下跌的周期里,法拍房的数量都是高歌猛进的。以前法院拍房子,都是私底下操作:前脚张贴拍卖公告,拍照保留公告证据后,后脚立马有人撕扯掉。非知情方根本不知道有拍卖这回事,何谈参与竞拍之类的事呢!后来要求强制公开透明,必须登报公告,大多找不知名或外地小报刊登公告,目的是尽可能减少参与者的数量,便于拍卖相对可控。实际效果就是知道的人太少,竞价者有限,房子拍不上好价格,债权人及其他相关利益方的利益得不到保障。现在,因为淘宝、京东有巨大的流量入口。于是乎,法院在处置法拍房时也就赶了波潮流,开始和淘宝、京东合作,将拍卖信息挂在淘宝、京东上,以应对受众面小、信息不对称的情形。希望能引入充分的市场竞争机制,将法拍房卖出它本该具备的价值所对应的价格。按照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法拍房有其他途径所有房子都没有的优势——便宜,一般比市场价低 10%-30%。天下熙熙,皆为利来!这个利益空间足够让一些购房者想方设法削尖了脑袋往里钻。再有,目前司法和房管是两套系统,互相之间没有对应机制,互不制约,互不干涉。所以,大多城市的法拍房还不受限购政策的影响,且作为为数不多合法规避限购政策的重要手段。正因如此,法拍房自然符合投资品的基本属性,有价差且不受约束,所以经常看到微信朋友圈高调推出些看起来性价比极高的法拍房,还有一些房产投资玩家专门就做法拍房生意。但是,大多时候你以为的其实不是你所以为的!市场是一双看不见的手,较大的空间会被充分的市场竞争抹平,除非还是信息不对称问题。法拍房虽然看上去便宜或真的就是便宜,但是风险也会足够大。风险与收益成正比是市场经济的不二法则,没金刚钻根本揽不住这瓷器活儿。那么法拍房到底有什么风险呢?作为曾经在律师事务所从事过资产处置业务和在企业及会计师事务所从事财务工作多年的非资深人士,我在这里抛砖引玉,以供探讨交流。(一)房屋本身问题1、房屋质量法拍房很多可能没有清场,竟拍方较难对房产本身质量情况进行现场查验,可能会有竞拍标的出现较大的质量问题的情形;2、债务纠纷很多法拍房的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