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金属流线方法 “使用 1:1 盐酸水溶液加热到 60~80 度之间煮 15 分钟分钟”是热酸蚀,还可以用冷酸蚀的办法硝酸 1 份,盐酸 3 份或硫酸铜 100g,盐酸和水各 500ml 想取得明显的金属流线一般主要在锻造过程中取得,让金属沿着一个方向变形就是了,跟锻造温度,含碳量,杂质量的关系不大.不过锻造温度,含碳量,杂质量对产品的最终产品性能影响较大. 一般就是看锻造零件的金属流线,把零件切开后进行腐蚀,然后看纹路是否有金属流线了。 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因为流线与锻件的外形有关,只要和外形一致就好了。 锻件一般不检查流线,模锻件才检查。 一般用热酸洗,就能观察到金属的流线 金属的流线是金属在变形加工中较软的杂质被拉长形成的线,可已经热酸洗后观察。 流线是金属中的低熔点成分和带状组织偏析在轧制或挤压时伸展而形成的。同时,铸锭的晶粒在轧制过程中也被拉长成条状。经过再结晶加热过程能使长条形晶粒恢复成等轴晶粒,但是由于低熔点成分和带状组织伸长所形成的条纹分布仍然存在。在钢材的纵向截面上经抛光和酸浸后,用肉眼可以看到这种条纹状的线条。这种宏观组织称为纤维组织,又称为流线。 不能认为合理分布的流线是一种缺陷。因为几乎所有经过轧制、挤压或锻造的金属型材、制件中都存在着流线。但是应认识到由于这种流线的分布,会引起在性能上各向异性反映。试验也表明:在钢 中顺纤维方向切取的试样机械性能要比横纤维方向试样的高。因此,控制流线的合理分布;了解应力与流线分布及机械性能间的关系是至为重要的。 金属流线又叫——锻造流线。是热模锻件在型腔中流动情况的一种检查方法,如果流线是不正常的、乱流、回流、窝流等未按设计者的要求进行流动,就属于不正常。 4.1 金属塑性成型基础 4.1.3 塑性成形金属在加热时组织和性能的变化 1.加热时的组织和性能变化 要消除形变强化而产生的残余应力,必须对冷态下的塑性变形金属加热,因为金属塑性变形后晶体的晶格畸变,处于不稳定状态,它虽有自发地恢复到原来稳定状态的趋势,但在室温下,原子活动能量小,不可能自行恢复到未变形前的稳定状态。当加热后,原子活动能力增加,就能恢复到原来的稳定状态,消除晶格畸变和降低残余应力。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再结晶过程可分为回复、再结晶和晶粒长大三个阶段。 再结晶温度可用经验关系式表示如下: T再(k)=0.4T熔 (k) 式中 T再为最低的再结晶温度,T熔为金属熔点的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