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时代意涵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时代意涵_第1页
1/6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时代意涵_第2页
2/6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时代意涵_第3页
3/6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时代意涵作者:吴新叶付凯丰来源:《党政论坛》2020 年第 10 期[摘要“]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城市治理的新论断,是“以人民为核心,为人民办实事”治国理政理念的具体化,为城市发展与治理提供了坐标。“两城论”继承并超越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民生”和“民心”观,将人民作为城市治理的“始点”和“终点”,人民是城市建设与城市治理的全部。同时,“两城论”赋予了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以新的时代内涵,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反映了新时代中国城市治理的时空特质,折射出人民是城市治理共同体的能动性主体这一本质属性,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和城市治理的根本遵循。[关键词“] 两城论”新时代;人民本位“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以下简称“两城论”)是习近平总书记于 2019 年在上海考察时提出的发展新理念。2020 年,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中共上海市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譜写新时代人民城市新篇章的意见》,对落实“两城论”进行了部署,提出了未来上海发展的五大目标: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人人都能有序参与城市治理、人人都能享有品质生活、人人都能切实感受城市温度、人人都能拥有归属认同。①显然,在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两城论”理念为城市发展与治理提供了新时代的新坐标,共建共治共享将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成为改革开放与治国理政的基本遵循。一、“两城论”继承和超越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中国传统民本思想自商周时期萌芽,统治者关于“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警醒逐步发展出了“民意即天意”观,视体察民意为统治工具。在春秋战国时期,人本思想得以继续发展,并逐步成熟起来,儒家的“仁政”在后世的统治者中产生了较大影响,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重要社会价值。②唐朝贞观年间是贯彻这一思想的著名发展时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成为脍炙人口的警世名言;宋朝的理学将社会、民族及伦理道德和个人生命信仰理念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是关于道统与治统的政治理念开启了平民参政议政的理论建构,丰富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古代的民本思想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两大类:一是照顾民生,表述为“富民”。在中国古代的治国思想中,这种富民的民本思想根本上是为了社稷,所谓“民为邦本”不过是为了维护统...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时代意涵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