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扶贫调研报告范文帮扶扶贫调研报告范文篇1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按照县人大会20XX年工作安排,县人大会组成调研组,于1月下旬先后深入县农工办、十大扶贫行动牵头部门和龙孔等6个乡镇,采取现场查看、走访贫困农户,召开座谈会、听取专题汇报等方式,对我县精准扶贫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县精准脱贫工作开展情况我县有市、县列贫困村54个,其中市列贫困村23个、县列贫困村31个;20XX年通过精准识别回头看,复核确认全县贫困户9346户、24780人,其中省列贫困户7251户、18854人,县列贫困户2095户、5926人;规划20XX年全部脱贫,先于全省、全市实现脱贫目标。中央作出精准扶贫工作决策部署后,我县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扶贫开发工作布署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指示,牢牢把握精准识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要求,统筹谋划,精心组织,精准发力,重点突破,全县精准扶贫工作扎实有序推进。(一)领导重视责任明确。县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工作推进会,研究出台十大扶贫政策措施,安排布署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落实党政同责责任机制,县、乡(镇)两级分别成立由党政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县政府与30个乡镇签订脱贫攻坚目标责任书,细化责任、严格考核;县领导带头挂联贫困村、帮扶贫困户,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听取脱贫攻坚情况汇报,并经常深入基层、进村入户调研指导,有力地促进了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建立健全专项督查制度,成立县脱贫攻坚专项督查工作组,由县领导带队、分片区督查评估乡镇贯彻落实六个精准要求以及目标任务完成情况,针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督促乡镇立即整改,确保如期实现脱贫目标。(二)精准识别找准对象。20XX年,全县连续3次开展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回头看,乡、村、组逐级向上级签订递交《精准识别回头看专项行动承诺书》;以村、组为单位,由包村干部、第1页共14页驻村工作组成员、村组干部、党员或村民代表组成3人以上核查小组,采取一进二看三听四算五审六公示的方式、账单式查找问题、序号式排查贫困人员,对全县20XX年底锁定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再复核;通过开展贫困人口回头看,清退有商品房、有汽车、个体工商户、财政供养人员等六类和明显不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3555户8858人,复核确认全县贫困户9346户、24780人。(三)制定规划夯实基础。坚持一村一策、一户一策,实施五个一批,以户为基础、项目为支撑、产业发展和就业增收为重点,立足村情户情、制定具体的发展规划和帮扶措施;围绕打造两乡一都等特色产业,引导贫困村改善基础设施、发展一村一品,支持发展乡村旅游、农产品产地粗加工、农村电子商务、农村养老服务、农村文化创意五大新兴产业,做到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产品有销路、增收有门路,为精准帮扶奠定基础。(四)结对帮扶全面覆盖。实施党员干部结对认亲、扶贫解困、情暖万家驻村帮扶行动,调整挂联县领导XX县区级部门,县级领导、机关事业单位结对帮扶(挂联)贫困村全面覆盖;选派百名干部人才,与乡镇包片领导、驻村第一书记、乡镇包村干部组建驻村工作组,对全县54个市、县列贫困村驻村帮扶全面覆盖;每名县级领导干部结对帮扶3-6户、每名科级领导干部至少结对帮扶2户、其他党员干部结对帮扶1-2户,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全面覆盖;本着组织推荐、企业自愿的原则,动员县内55家非公企业对55个交通建设滞后村、援建村组道路48条132.1公里,企业援建帮扶贫困村全面覆盖。二、我县精准脱贫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动态管理机制未健全。一是由于部分农民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思想觉悟有偏差,政策界限把握不准,均等化思想比较严重,面对利益之争时,互不相让,给精准识别增加了难度;同时,部分村干部对扶贫政策把握不准,扶贫对象难以准确界定;二是扶贫建档立卡信息缺乏动态管理,对扶贫对象的个人信息记录不全,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情况如何,不能公开查询,给扶贫立项、督查核实带来一定的困难;三是存第2页共14页在因病、因学、因灾返贫的现象,尚未建立起返贫纳入机制。(二)贫困户发展动力不足。一是多数贫困人口文化素质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