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县合成圩“稻鸭共生”示范基地建设调查报告 二〇〇八年十月 望江县襟江带湖、气候宜人,农业生产条件十分优越,稻、鸭产品在全省乃至周边省、市均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常年水稻种植面积(包括复种面积)基本稳定在 70万亩左右,产量在 30万吨以上,鸭子饲养量达 500万只以上。推广稻鸭共生技术,发展稻鸭共生产业,在我县具有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和自然条件。为推进合成圩现代农业和新农村示范区建设,打造示范区生态品牌,促进示范区农民增收,县委、县政府积极拓展现代农业开发新思路,高度重视稻鸭共生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并以工业化的理念,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在示范区指挥部统一部署和县农业委、财政、人事、科技、农业综合开发、畜牧、农技等部门及示范区华阳、雷池两乡镇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在合成圩“稻鸭共生”生态产业协会和相关企业的积极参与下,我县从 2006年开始在合成圩现代农业和新农村示范区建立了以“稻鸭共生”技术为重点的标准化稻鸭共生示范基地,现已发展到 11500 亩,养鸭 23万只。“稻鸭共生”技术是安徽省外国专家局、省农科院从日本引进,于 2002 年开始在我县试验、推广的一项复合、生态型农业技术,通过多项生态农业实用新技术的推广、合成,大幅度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节约了农药、化肥、除草剂的施用量及养鸭饲料成本,减少了有害化学物质残留,大幅度提高了农畜产品品质和农田综合效益。示范区稻丰鸭肥、产品优质、农民增收、企业 - 2 - 增效,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十分显著。据近三年对示范区出田鸭销售情况和水稻测产统计,示范基地亩均增收达 207元,实施农户共增收 238万元,基地建设不仅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得到示范区群众的积极拥护和参与,同时也得到了各级领导、专家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农业部部长孙政才、原安徽省委书记郭金龙、国家首席兽医师贾幼陵、原省农委主任毕美加、日本稻鸭共生专家古野隆雄、岸田芳郎等领导和中外专家先后考察了示范基地,并予以充分的肯定。现将我县合成圩“稻鸭共生”示范基地建设报告如下: 一、示范基地建设基本情况 合成圩“稻鸭共生”示范基地是我县按照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建设,以发展 “生态米”、“生态鸭”为目标的现代生态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由合成圩“稻鸭共生”生态产业协会具体承建,县畜牧、农技部门担任技术指导,为确保技术使用规范,示范基地建设严格按照制定的《稻鸭共生生产技术规程》规范实施,并实行“十个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