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出一片新天地——文山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纪实“字幕”2009年以来,文山州医改工作在州委、州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紧紧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思路,坚持利民惠民导向,切实把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重大民生问题放在突出位置,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稳妥推进,确保完成医药卫生五项重点改革工作任务将好事实事办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坎上。推出片名:改出一片新天地——文山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纪实从古到今,病有所医的健康问题一直是人类全面发展的基础千百年来都关系着千家万户的百姓福祉。文山,被誉为南国神草—-三七的故乡,有着“三七之乡”的美誉,它不仅为人类的健康洒满甘露,也为人类的文明进程照耀了万道霞光,使文山这个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壮乡苗岭、彝村瑶寨越来越俊秀、靓丽和动人。文山的医疗卫生改革步伐也和农村的快速发展同步,从2009年开始,扎实推进,改革成果惠及全州8个县(市)102个乡(镇),348万人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战略全局出发在新时期、新阶段和新形势下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期望值最高、最现实的重大民生工程,惠及全民。2009年,根据国家和省的工作安排,文山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正式启动:为了切实加强医改工作的领导,文山州成立了以州委常委、常务副州长为组长,分管副州长为常务副组长,发改、财政、卫生、食药监、劳保等部门为成员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专门人员成立了办公机构,各县市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为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障。为了有序推进改革工作,文山州委、州人民政府根据中央、省的相关政策,结合州情研究制定出台了《文山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文山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3年实施方案》等重要文件,明确了全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总体目标任务。及时安排2009、2010、2011年主要任务和工作目标,明确了各项任务的牵头部门、责任部门和配合部门,确保实现州委、州政府提出的“努力实现全州基本医疗保障全覆盖、医疗卫生事业大发展、医疗服务水平新提高”的工作目标。并与各县(市)及各单位签订了《文山州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年度主要工作任务目标责任书》。1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如破冰之旅,通过强化责任目标、强化财力保障、严格监督考核、加强宣传指导等一系列措施的落实文山州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等五项重点改革工作呈现出一片新天地。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的步伐加快,基本实现全民医保。全州城镇职工医保参保人数由2008年的15.65万人增加到2011年的17.396万人,参保率由82%提高到91%。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由273.47万人增加到300.24万人,参合率由89.05%提高到95.81%;城镇居民参保人数由2009年的11.214万人增加到14.542万人,参保率由63%提高到90.2%。全州参加各类医疗保险人数占到了总人口的94.63%;全州8县(市)全部实现了新农合门诊统筹,全州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达16.5万元,城镇居民医保加大病补充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达9万元,使居民医保的最高支付限额达到当地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解决了居民患大病时医疗费用负担过高的问题。新农合县级统筹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5万元,已超过了农民人均纯收入10倍以上,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也从46.68%提高到72.08%。目前,全州8县(市)均建立了农村医疗救助统一服务平台,2009—2011年全州共救助农村困难群众64594人次,支出医疗救助金11779.34万元;资助农村困难群众参合1759581人次,支出资金5672.83万元。2011年,城市年人均住院救助8750元,年人均门诊救助738元;农村年人均住院救助9875元,年人均门诊救助1025元。自2011年文山市区内有4家定点医院和10家定点零售药店开通了全省职工医保异地就医结算业务,新农合全面实现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费用“即时结报”,简化住院费用报销手续,方便人民群众看病就医。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基层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