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负数——温度》教学反思《课标》强调,数学来源于生活。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数学知识只有是来自于生活中的才会有灵性和活力。但生活中的数学往往只出现其最后的结果,而隐藏其本质的属性,因此,要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将生活化常识转变为数学化知识,挖掘其数学本质。每天气温的变化情况是与日常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介绍北京等地的温度,使学生了解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从而概括出生活中正负数的表示方法,初步理解负数的意义,在此同时,让学生借助温度计、具体情境及与 0℃比较等方法比较不同温度,特别是两个零下温度,让学生在学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同时,感受正负数的大小,这样把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同时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做到以学生为本,让学生都参加到学习中去,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分析如下: 一、从生活情境出发,引出课题 天气预报声音响起,让学生记录城市的天气情况,学生感到新奇,在记录的过程中激起了学生的认知冲突,学生的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零下的温度如何记录?以前所学的数已经解决不了这些问题,负数也逐渐出现,自然而然引入课堂,这样使学习的难度降低,而老师再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讲解,学生有种豁然贯穿的感觉,写法、读法的问题也迎刃而解。 二、让学生在玩中巩固。 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易疲劳,有意注意保持时间短。这节课最后我特别设计了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巩固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学生玩起来兴致很高,绝大多数都能按提示往高或往低的方向去猜。猜时也是由易到难,为学生搭好阶梯,先猜了一个零上温度,再重点猜零下温度,最后我说:“一个温度它既不是零上温度也不是……”,还没等我说完,全班齐答:“0℃”。在大家一片欢声笑语中结束了新课,也将这节课推向了高潮。 三、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从新课的引入到后面练习的呈现,多媒体课件的使用都贯穿于整个课堂。这是以教学技术的信息化、现代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发挥了信息技术优势,使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观念,提高了教学效益,增强了学生猎取信息的能力,大大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四、加强了学科整合,拓展了学生知识面 教学中从学生司空见惯的天气预报入手,以温度为载体,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正负数,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