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教学反思 《长恨歌》教学反思范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阅历,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长恨歌》教学反思范文,欢迎大家共享。 《长恨歌》教学反思 1 《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这首诗是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 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以精炼的语言,漂亮 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表达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他们的爱情被自己酿成的叛乱断送了,正在没完没了地吃着这一精神的苦果。唐玄宗、杨贵妃都是历史上的人物,诗人并不拘泥于历史,而是借着历史的一点影子,依据当时人们的传奇,邻居的唱歌,从中蜕化出一个回旋曲折、宛转动人的故事,用回环往复、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描摹、歌咏出来。由于诗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艺术化的,是现实中人的冗杂真实的再现,所以能够在历代读者的心中漾起阵阵涟漪。 鉴于此,在讲解诗歌时,我们首先以诵读为主。 诗歌是漂亮 而隽永的文学,需要我们仔细来体会,而朗读恰恰能使同学在对文章,特别是诗词的感悟中,提高自己的观赏品尝和审美情趣。风格不同的诗词,朗读的语音、语调不同,对同学的熏陶也有所不同。俞文豹《吹剑续录》曾载:“柳郎中〔柳永〕词,只好十七、八岁女孩儿,执红牙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苏学士〔苏轼〕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这不同的“唱”的情态,正是如今对诗词的朗读情态。《长恨歌》突出一个乐极生恨的主题,朗读这首诗,前面欢快,中间急促,后面消沉哀戚,最终喜中含泪,悲喜参半,这就要求我们同学在诵读时语调不宜过平。为了能让同学能更好把握语调,播放朗读录音。 其次,在讲解诗歌时,我们着重突出三个方面,一是貌之美,一是情之深,一是恨之痛,并在指导过程当中把古今描写女子的名句引来吟赏一番,并让同学明白,随着时代的进展,人们在描写一个人时已经渐渐懂得抓其神韵了,从《诗经硕人》里面的“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魏晋唐元始终到雪琴《红楼梦》中黛玉的描写,这中间是一个大的跨越。进而启发同学懂得应当用怎样的描写方法来突出其人物独特。 在讲解情至深时,主要从事和情两点来谈,事从生前死后找,情从直接间接寻,同学参加热忱很高。 最终,对于千年以来争议颇多的主旨,我们一句带过了,千年都没解决的问题,了解就好,为之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