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落日》教学设计 《黄河落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李瑛及其诗歌意象繁复的写作特色;能够讲出诗歌的内涵和情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二)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勾画诗歌中的意象,抓住核心意象;合作探究构建意象群,品味并讲出意象群的内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中华民族坚毅向上、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和磅礴的革命历程,增强国家认同。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写作特色;勾画意象;抓住核心意象;构建意象群。 (二)教学难点 表达内涵和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增强国家认同。 (三)教学关键点 表达意象群的内涵;感受民族精神和革命历程。三、>教学策略 启发式教学策略; 探究式教学策略。 四、教学方法 本课采纳了任务驱动教学法,立足学情,设置科学合理的任务,引导学生采纳自主学习法和合作探究法进行学习。 采纳朗读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赏析法读出意象的特点,读出诗歌的情感。 五、教学手段 本课的传统教学手段为黑板和课本;现代化教学手段为音视频与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一)初读绘境 1 1. . 情境导入 黄河,涛涌不息,犹如中国跃动的血液; 黄河,千里曲折,是中华儿女的精神支柱; 黄河,浪卷滔天,鼓舞着中华儿女勇往直前; 黄河,翻滚向前,推动着新的时代进展。 黄河,你见证着中华文明的肇始、繁盛、低谷、复兴。 黄河,你的孩子、炎黄子孙永远对你魂牵梦萦! 2 2. . 欣赏范读 3 3. . 练读- - 齐读 4 4. . 从给出的词语中选出一个词表达读完全诗的内心感受。 (1)高亢;(2)深邃;(3)昂扬;(4)凝重;(5)苍茫;(6)旷远。 5 5. . 辨清这些感受可能分别来自于哪些诗节。 (1)第一、二、三节:庄严、沧桑。 (2)第四、五节:高亢、昂扬。 (3)第六、七、八节:深邃、旷远。 6 6. . 这首诗的核心意象是什么? 黄河落日。 任务一:勾画意象,描绘画面 7 7. . 勾画出诗歌中描写的意象。 (1)第一、二、三节:黄土塬、漩涡、浊波、帆影、渔歌、大地、树、鹰、土壁、草。 (2)第四、五节:狂涛、旌旗、鼙鼓云锣、沟壑、大地、洪波、雷火。 (3)第六、七、八节:狂涛、旌旗、鼙鼓、沟壑、大地、洪波、雷火。 8.这些 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辽阔的黄土高原上黄河奔涌而来,大地、树、鹰和土壁静默无声,只能听到黄河那如旌旗、鼙鼓使大地颤抖的涛涌。在这不息的黄河浪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