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联勤机制:推动网格化社会治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网格化社会治理是推动源头治理创新和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南京市浦口区星甸街道依据区委关于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的部署,以“大联勤”机制为抓手推动源头治理创新,努力把“网格”打造成采集信息、觉察风险的第一感知触角,化解冲突、消退隐患的第一前沿阵地,便民利民、解决问题的第一效劳窗口,群众自治、多元参加的第一共治平台,初步形成了具有星甸特点的基层社会治理品牌。立体共建:构筑基层治理“四梁八柱”。一是强化党建引领。星甸街道坚持以党建引领大联勤网格化社会治理,成立大联勤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在有条件的网格成立党支部,其他网格成立党小组,努力做到有群众的地方就有党的工作,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的组织,有党组织的地方就有向心力。留意党群联动、干群联动,鼓舞网格内党员担当兼职网格员和网格志愿者。试点在星兴社区将社区“两委”干部下沉至网格担当网格长,统筹协调网格内各项工作。发挥基层党组织分散力,发动一般党员参加网格治理,实现社区大小事务及群众诉求在网格内解决。二是完善组织体系。建立街道、社区〔村〕的“二级中心+网格”的三级网络,街道和 14 个社区〔村〕均成立网格化效劳管理中心,统筹相应层级网格化工作的开展。同时,设置治安处突、小区治理、市政维护等 8 个职能组,对网格日常巡查中觉察的问题实行归口归类、联动处置。三是充实网格架构。依据 300-500 户设立一个网格的标准,将街道划分为 59 个网格,并将网格布建到信息系统中,实现网格直观呈现、数据实时查询、事务精准管理。按“1+4+X”的模式,每个网格统一配备“一专四兼”网格员,即 1 名专职网格员和 4 名兼职网格员。其中,兼职网格员由各社区〔村〕老干部、老党员、乡贤人员、楼栋长及物业管理人员等担当。精準共治:打造网格治理“专业平台”。一是数据融合互通。整合相关科室资源,将社会治理各类平台统一到街道社会治理“一张网”架构中。通过对“社区治理一体化”平台终端推送数据的走访、复核、校对、反响和新增录入,建立一系列根底信息台账。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打破基层信息“孤岛”,将各职能科室、相关条口数据统一整合至一个系统,实现数据会聚共享。二是有效开展巡查。大联勤网格化社会治理参勤单位通过信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