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国学诵经典传美德征文 "国学',顾名思义,中国之学,中华之学。 而在这个"全球化热潮'席卷全球的时代,英语,成了一种国际化的语言。理所当然的,各个国家都将英语这门语言搬进了课堂,正在努力融入国际社会的中国也自然不会例外。更甚者,视英语重于语文。 而中国的不少学生也认为,学语文不过就是读读背背,应付考试的。好在,中国已有许多学者觉察了这个问题,并促使有关部门实行了一系列的措施,例如有的学校特地开设了"国学'这门课程,或者将英语的分值压低等。但是,只靠学校和有关部门的努力,那也只是让"国学'重新成为一种选拔优等生的课程,学生们只会像重复英语单词那样来回叨念那几句固定的诗词,心里只想着通过考试。 那么,"学国学'的关键就是是我们了,中国的新一代青年。假如我们肯稍稍将应试心情降低一点,或者在图书馆中习惯性地翻几页中国古典文学的书,那我们自然会渐渐培育起阅览国学的爱好。想一想那种画面,悠然的下午,暖暖的阳光充满在房间中,捧起一本封面古朴的《诗经》,领悟那民风质朴的《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对于心中女子的宠爱之情,毫无遮掩地在纸上呈现出来。感受将士们保家卫国时所作的《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将士们离家出征远方时,杨柳飘扬春风荡,如今归来路途中,却已是雪花纷飞漫天扬。 《诗经》的韵味有一些是在它的描写中呈现出来,但更多的还是在诵读吟唱时给人更深刻的感受。同样的,《楚辞》、《论语》等经典诗词,当我们试着诵读时,我们才真正能体会到当事人的万千思绪。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当我们诵出此句千古名句时,是否也能体会到荆轲为国家献身时的刚毅、壮烈!而如今我们的祖国,正面对着严峻的国际形势,却仍有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我想,这时候,没有比一句激昂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更有震撼力的斥责了。 再回到〔作文 https://.ZuoWEn8.Com/〕我们的学习生活中,虽有诸多不如意,但当我们豪迈地诵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心中的郁结之气便荡然无存。当我们在西湖河畔漫步或是在沙洲中前行,是否会联想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或者"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对美景细致描写的千古名句?吟咏诗歌似乎在何时何地都能让我们陶冶情操,开阔胸怀,并能站在古人的位置看事物,赏美景,论天下。 长期在这样浓郁的中华诗词的熏陶下,我们的话语便会不知不觉沾染上那清雅的"淡香',但若想整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