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屈原诗歌鉴赏涉江

屈原诗歌鉴赏涉江_第1页
1/8
屈原诗歌鉴赏涉江_第2页
2/8
屈原诗歌鉴赏涉江_第3页
3/8
屈原诗歌鉴赏涉江 篇一:屈原《涉江》赏析教案 涉江 一、重点难点 1.重点:作品中流露出的悲愤苦闷情怀与强烈的爱国之情;比方和象征手法。 2.难点:屈原的爱国与忠君。 二、背景材料 1.屈原(约公元前 340~公元前 278),名平,字原。战国时楚国人。 曾任楚怀王左徒、三闾大夫等职。他博闻强记,少年时代受过良好的教育,有远大的政治理想和高尚的人格。明于治乱,敏于应对。在兼并战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主张修明法度,举贤授能,联齐抗秦,使楚立于不败之地。尔后通过改良政治,逐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屈原初时甚得怀王信任,由于同阶上官大夫的谗毁,竟被疏远流放。怀王昏庸,屡受张仪欺骗,外交失利,兵败地削,最后客死秦国。顷襄王即位,屈原又受令尹子兰为首的亲秦派排挤,再度被流放。公元前 278 年,秦拔郢都。屈原目睹国土沦丧,民众流徙,遂于次年五月五日以身殉国,自投汨罗江而死。 鲁迅充分肯定了屈原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他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说:屈原“被谗放逐,乃作《离骚》,逸响伟辞,卓绝一世。 2.楚辞。 “楚辞”又名“骚体诗”,按其名称本义来说,是指楚地歌辞的意思,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它形式自由,句式散文化,在语言风格以及声调节拍上都有着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是屈原在吸收民间语言和南方歌谣的形式与韵律的基础上进展和制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 “楚辞”在汉代一般又被称作“赋”,在文学史上有“屈赋”、“骚赋”以至“楚赋”等名称。实际上,汉人把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体作品称为“赋”,把楚辞和汉赋混淆起来是不恰当的。“楚辞”是战国时代产生于楚国地区的一种新诗体,而“汉赋”却是适应汉代宫廷需要而进展起来的一种半诗半文或带韵散文之类的作品。 3.“楚辞”也受到《诗经》的影响,但与《诗经》相比,“楚辞”所表现出来的进步也是很明显的。 第一、《诗经》是我国历史早期的作品,主要属群众性集体创作,有浓厚民歌色彩。楚辞由屈原制造,是诗人吸取民间文学的营养并加以制造性提高的结果。 第二、《诗经》多以四字句为定格,篇章比较短,风格比较朴素。楚辞的篇幅扩大了,句式参差错落,更富于变化。 第三、《诗经》产生于北方,代表了当时的中原文化。楚辞则是南方楚地的文学,是我国当时南方文化高度进展的产物。 4.《涉江》大约是屈原于逝世前一年(公元前 277 年)所作。在此前一年,楚国郢都为秦兵攻陷,顷襄王只好迁都避难。就在楚王室去陈途中,令...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屈原诗歌鉴赏涉江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