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质量本钱的定义和评估 〔一〕质量本钱的定义 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菲根堡姆等人首先提出了质量本钱的概念,并且把产品质量同企业的经济效益联系起来。60 年代以后,质量本钱管理在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欧美国家的公司中迅速地开展起来。我国 80 年代初期,就引进并在企业中推行质量本钱管理,在全国推行质量本钱管理的企业,大局部都取得了良好的效益[1].关于质量本钱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 1.IS09000 国际标准[2] 根据 ISO8402—1994 的定义,质量本钱是为了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发生的费用以及没有达到满意的质量所造成的损失。质量本钱分为运行质量本钱和外部质量保证本钱两类。 美国质量管理协会主席哈林顿于 1987 年在著作?不良质量本钱?中提出,质量本钱应改为“不良质量本钱〞,以防止将质量本钱误解为提高产品质量所需的高本钱。 他对不良质量本钱的定义是:使全体员工每次都把工作做好的本钱、鉴定产品是否可接受的本钱和产品不符合公司与顾客期望所引起的本钱之和。 质量管理专家克劳斯比在 1979 年发表的第一本著作?质量是免费的?中提出质量是免费的、一个组织的目标是实现零缺陷。他认为质量本钱不仅包括那些明显的因素,比方返工和废品的损失,还应包括诸如花时间处理投诉和担保等问题在内的管理本钱。 全面质量管理〔TQM〕的提倡者、质量管理大师费根堡姆主张把质量预防费用和检验费用与产品不合要求所造成的厂内损失和厂外损失一起加以考虑,提出质量本钱概念。他提出质量与本钱是统一的,而不是相对立矛盾的,过去认为好的质量比差的质量所花的本钱要多的观念是错误的,实际上好的质量所花的本钱比差的质量所花的本钱要低[3]. 5.?管理会计国际惯例? ?管理会计国际惯例?将质量本钱分成两个根本组成局部:符合性本钱,包括预防本钱和鉴定本钱;非符合性本钱,包括内部失败本钱、外部失败或损失时机本钱。 我国在 1986 年版的国家标准 GB6583.1 中,把质量本钱定义为“将产品质量保持在规定的水平上所需要的费用。它包括预防本钱、鉴定本钱、内部损失本钱和外部损失本钱〞。 从上述质量本钱定义的不同表述中可以看出:会计质量信息主要是指质量本钱,所谓质量成本〔Quality Cost〕是指为到达质量目标所支付或可能支付的代价。质量本钱按价值链作业过程为标准可分为四类:预防本钱、鉴定本钱、内部失败本钱和外部失败本钱[4]:〔1〕预防本钱〔Prevention Costs〕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