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分享三篇(院校) 【篇一】 《CAD/CAM 技术》作为机械类专业的核心实践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强的特点,以强化学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能力,培育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为目标,但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存在理论与实践衔接不紧密、课程关联性不强等问题,这对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极为不利的。为改变这种现状,讨论了目前《 CAD/CAM 技术》的教学现状与实践教学问题,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 CAD/CAM 技术的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实践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与探究,提出了 CAD/CAM 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给出了教学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 机械《CAD/CAM 技术》实际上是依托在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基础上的一门专业课,应用相应专业软件完成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造的一门专业课。对机械《CAD/CAM 技术》课程的改革,应从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评方式等方面深化探讨,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一、《CAD/CAM 技术》教学计划的改革 机械《CAD/CAM 技术》课程现行教学计划中,教学总学时 40 个,理论学时 20 个,上机学时 20 个; 考核方式为考查。在后期教学计划调整过程中,考虑到课程的综合性要求很高,课时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建议将上机课时总量调高。同时,要考虑到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的连贯性,建议增开该门课程课程设计同理论教学应安排在同一学年的同一学期,调整后的教学计划为总学时 40 个,理论学时 10 个,上机学时 30 个; 课程设计 2 周; 考核方式为考查。 二、《CAD/CAM 技术》教学内容的调整 为了实现教学体系的完整性、教学内容的前沿性、理实结合的紧密性,在教学中教学内容的知识架构可以和教材不完全一致,而这也并不影响教学内容的传授,只会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机械《CAD/CAM 技术》教学大纲中的内容要求和教材要完全一致,分为概述、《CAD/CAM 技术》基本理论、软件基础 、软件应用几个部分。在教材的编写思路上,主要以点、线、面、实体为主线,知识间的衔接性不强,知识点主次不够明确。教学内容的调整中,主要考虑为后期的竞赛制考核提供系统的知识架构,熏陶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应用模块式的教学内容体系,有针对性地教授知识,培育举一反三的自学能力。教学内容具体分为以下几大模块: 熟悉绘图软件绘制五角星、绘制空间线框模型、绘制相交曲面模型、绘制实体模型、实体的仿真加工、机械结构创新设计。以模块的形式介绍零散的知识点,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