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杜甫诗三首群文阅读

杜甫诗三首群文阅读_第1页
1/3
杜甫诗三首群文阅读_第2页
2/3
杜甫诗三首群文阅读_第3页
3/3
杜甫诗三首群文阅读 杜甫夔州时期诗歌教学 ——以《杜甫诗三首》为例 【教学构思】 特别时期的教学,必定不同于以往。一个半小时连上的课程,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上的合作探究怎么处理?国难当头,作为语文学科,又该给学生传达怎样的情怀?在备课《杜甫诗三首》时,发现这些问题可以很好地融合在杜甫的诗歌教学中: 其一,这一组诗歌都是杜甫旅居夔州时所作,创作时间集中,诗歌情感异中有同,对比阅读学生更易把握。 其二,既然不能用讨论法,就是用传统的讲授法,给学生普及夔州的风土人情对杜甫创作的影响,以填补背景知识的空白。 其三,杜甫是百姓的朋友,是国家的脊梁。从古至今,中国华民族就不缺少这样的脊梁:医者、工人、警官、志愿者……国难当头下,千千万万的你我都是中国民族复兴的建设者。 鉴于以上粗略考虑,决定把杜甫的诗三首当成一组群文来进行线上教学的尝试。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学会分析诗歌中景与情的关系,感受诗人苍凉厚重的人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深化品读,了解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国难当头下我们普通人的家国情怀。 【教学过程】 一、 课堂导入 前人谈论诗文,常常说文学得江山之助,最早是刘勰,说屈原得楚江山之助。以后人们常说永嘉之于谢灵运,永州之于柳宗元,黄州之于苏轼,都是有助于创作的地域。提到杜诗的江山之助,排名第一的一定是夔州。 公元 766—767 年,杜甫在夔州只居住了两年,却井喷似的创作了 430 多首诗,占全部诗作的 2/7。艺术上极为辉煌,苍苍莽莽,气象万千,我们就以杜诗《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三首诗歌为例,走进这一时期的杜甫诗歌创作之路。 二、 诵读感知 1. 读准三首诗歌的字音,能够正确划分节奏。 2. 结合课下注释通读大意,画出每首诗歌中出现的意象。 3. 重点读所画意象,揣摩作者的情感。 三、 深化品读 1、分别找出三首诗中所描写的景物,并概括其特点 —— 《秋兴八首(其一)》:玉露、枫林、波浪、风云、丛菊、孤舟、暮砧 白露红枫并不衰败,但在杜甫看去,满目秋意,因色彩鲜亮反而更刺目刺心,诱发出不可收拾的苍凉之感。巫山巫峡和江间的波浪、塞上的风云,又把境界开阔得极大,使天地间充满萧森之气。眼前的菊花、身旁的孤舟、耳中的捣衣声,处处都是作者凄凉、纷乱心绪的写照。这秋色、秋景、秋气、秋声,苍凉而壮阔,哀伤而高华。 《咏怀古...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杜甫诗三首群文阅读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