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昭陵导游词(4) 陵寝占地面积 16 万平方米,平面布局分为三进院落式。三进院落的布局形式是昭陵制度的特点之一。这种布局形式是陵寝由南向北依次分为三个院落。第一个院落由碑亭等神厨、神库组成;第二个院落由祭殿和配殿组成;第三个院落由宝城和明楼组成。 请大家看一下东西两侧的跨院,东跨院为更衣亭和静房。更衣亭是皇帝揭陵进祭时更衣的地方。按清代惯例,每当皇帝谒陵,头一天行"展谒礼'时要穿素服,第二大行"大飨礼'时则御朝服。衣服不能在来前就换好,需要在正红门前进更衣亭更换。后面还有一小亭叫静亭,就是皇帝的御用厕所。西跨院为省牲亭和馔造房。省牲亭是祭扫时宰杀上祭用的牛、羊的地方,馔造房是用来置锅灶整理上祭的牛羊的地方。 下面请看正红门。它建于顺治八年〔1651 年〕,位于整个陵园的正南位置,是陵园的正门。它是由三个半圆形的红色大拱门组成。拱门上是一座单檐歇山式门楼,斗拱建筑,由彩色琉璃构件组成,三个拱门边上均有浮雕装饰,中门浮雕为二龙戏珠图案,左右门为花纹图案。在正红门中门脊上原有宝瓶一个,是"保平'的谐音,以示"保全陵寝平安'之意。两侧的砖墙叫袖壁,为什么叫袖壁呢?因为它犹如衣服的袖子,袖壁长 8.5 米,高 5 米,壁上浮雕着姿态生动,气宇轩昂的五彩琉璃皤龙,所以袖壁又叫龙壁或龙砖看墙,昭陵共有六对 12 个龙壁,如此之多的龙壁在陵寝中出现,这在明清诸陵中也是罕见的。传奇龙壁有镇妖、驱邪、护陵之作用,是个瑞祥之物。请大家细观,那东面黑色龙身的龙壁是用来镇黑天的,西面绿色龙身的龙壁是用来镇白天的。五彩蟠龙作升腾状,仰头,张着鳄鱼嘴,舞着鹰爪,舒卷着蛇身,威猛强健,腾空飞跃,飞天潜海,颇有动感,大有呼之欲出的气概,给孤寂的正红门增添了许多生气,也显示正红门这座总门户的庄严气派。龙壁它是明清特有的建筑装饰,华丽的琉璃纹饰与建筑物浑然一体,相得益彰,具有浓郁的东方美学色彩。在无明清三朝的700 余年中,琉璃技术慢慢成熟,到达封建社会的最高峰,被广泛用于宫廷和陵寝。在古建筑学中,它属于八字型龙壁,昭陵新建的大门上的龙壁属于一字形龙壁。这对八字形龙壁两侧有红色综墙相接,缭墙向左右方向延长,形成方形围墙,把陵寝紧紧围绕起来。缭墙用青砖砌成,南墙高 3.2 米,东西墙高 2.6 米,四周长共 1653 米。墙体施以粉红色,所以又有"风水红墙'之称。红墙与正红门,东西红门形成和谐的整体。 大红门及东西红门各有严格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