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新习作教学 1、浅谈创新习作教学 习作教学是小学第二、三学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是造成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瓶颈之一。不少学生见到习作就犯愁,“无话可写”始终困扰着孩子,究其缘由,我认为除了学生不留神观看,不勤于练笔之外,不懂得创新也是很重要的一条。学生不懂得创新,老师不懂得怎样指导创新,写出来的习作毫无新意。要想打破这种局面,就必需动脑筋、想法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育学生观看、思索、表达和制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抗抄袭行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宽阔空间,削减对学 2、生写作的束缚,鼓舞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舞写想象中的事物,加强平常练笔指导,改良作文命题方式,提倡学生自主选题。在教学工作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创新习作教学的尝试,取得了肯定的成效。 一、留心观看,激发学生创新习作的兴趣 叶圣陶先生精辟地指出:“文章必需从真实的生活中产生出来,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文章。”这充分说明要引导学生到社会这个大课堂中认识生活,体验生活,激发写作欲望。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留心观看呢?首先教给学生具体的观看事物的方法和步骤,然后指导学生如何确定观看点,支配观看顺序;在观看人、事、景、物时,如何抓住特点;在观看时 3、如何看、听、触、想;怎样确定观看的重点等,结合平常的阅读和写作指导课进行。有一次写作指导课时,教室外突然狂风大作,直刮得天昏地暗、飞沙走石,树枝电线发出尖厉的叫声。我一看这突变的天气,便确定让学生进行现场观看,写一篇有关“风”的习作,我简洁地向学生交待了一下观看目的、要求、内容及留意事项。学生一听要到室外观看“风”,马上兴奋起来,当我一声令下,学生们便迫不及待奔出教室。一出门,有的刮跑了帽子,有的刮飞了围巾,但他们全然不顾,说着、笑着、指教着、议论着。虽然他们的手和脸都冻得红红的,但没有一个到避风处温柔的。回到教室后,同学们便马上投入写作。因为有了 4、亲身感受,大部分同学只用二十分钟,便写出了“风”景短文。 类似这样的情形,在生活中孩子们其实见过许多,但由于没有主动观看的习惯,他们熟视无睹、印象模糊。所以,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通过老师有意识地指导观看,养成良好的观看习惯,学生们的生活积累就会越来越丰富,拿起笔来才会文思泉涌、妙笔生花。 二、勤于练笔,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