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课堂实录一 直接导入 师:同学们,今日我们来学习杜甫诗三首的第三首,《石壕吏》。(板书课题作者)先看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二 学习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 2. 体味语言背后的情感, 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三 写作背景 师:为了准确地理解这首诗的内容,我们先了解一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公元 758 年,安史之乱如火如荼,唐军全线崩溃,郭子仪四处抽丁,补充兵力,正所谓 :哀鸿遍野,民不聊生。时年四十八岁的杜甫,由左拾遗贬为华州司功参军。此时,杜甫离开洛阳,夜宿晓行,风尘仆仆,于暮色苍茫之际,途经石壕村,遭遇官吏深夜捉人之事。义愤填膺之际,记下这一幕催人泪下的场景。 四 妇人之苦 师:这催人泪下的场景写成文字,就是字字血泪的《石壕吏》。也难怪王夫子在《读通鉴论》中说:读杜甫《石壕吏》之诗,为之陨涕(yǔn tì )。师:陨涕什么意思生:流泪。师:之,第一个是“的”,第二个什么意思代谁听老师读一读课文,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师配乐朗诵。(音乐是《西天取经路遥迢》)读完后略微一停,让学生在师营造的氛围中略微沉醉几秒。师:这首诗让大家觉得怎么样生:悲伤。板书“悲”。师:为谁悲伤生:老妇。师:你从那段文字看出来的生:听妇前致词…… 板书“前致词”师:我们把这部分齐读一下,读出悲伤。师:大家的朗读,让老师感受到了一种心酸。 现在大家自由读一读,找出最打动你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你读出了老妇人一家怎样的遭遇。小结:从大家的解读中,我们能感受到老妇一家生活的很“悲惨”,陷入了生之困境。板书“生之困境”。五 吏人之暴 师:造成他们一家如此悲惨的原因是什么 生:战争。 师:战争让他们失去了什么 生:亲人。 师:这次失去的亲人是谁那句话看出来的 生:老妇。 师:是谁带走了老妇给这一家带来了直接灾难。 生:官吏。 师:那句话看出来的 生:有吏夜捉人。 师:为什么夜里捉 生:白天都出去避难了。夜里更容易抓到壮丁。 师:可见老百姓们日夜都不得安宁。还有哪句写到了官吏 生: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师:这句话写出了官吏的什么从哪些词看出来的 生:凶狠残暴,如狼似虎,步步紧逼。师:又写出了老夫人的什么从哪些词看出来的生:苦苦哀求,哭诉。师:哀求有用吗结果如何生: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暗示老妇已经被带走。师:二个儿子刚刚战死,一个儿子生死不明,老伴又被带走,这对老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