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进行讲解。首先详细地介绍了自然环境要素及要素间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强调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其次简单描述了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整体功能,如生产功能和稳定功能等。最后重点阐述了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主要包含两点: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过程和某一自然环境要素受到外界干扰而变化,也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本节课的内容承接了必修一关于自然环境要素——大气、水和地貌的知识,也为本章后面的章节和选择性必修二和必须三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教材目标和核心素养】教学目标:1.掌握自然环境的基本要素及整体性的概念。2.理解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3.学会分析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的方法和掌握整体性的概念。4.培养学生树立自然环境具有普遍联系及整体性的思想。核心素养:1.区域认知:从区域视角认识区域所在地自然环境的整体性。2.综合思维:结合图文资料,分析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3.地理实践力:动手绘制岩石圈物质循环、生物循环和水循环的示意图。4.人地协调观:认识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教学重难点】1.自然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2.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案、投影仪等。学生准备:结合学案课前预习。【教学课时】2 个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不仅山峰险峻、秀美,而且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地质、地貌、生物、大气、水等其中一项特色突出的山,就能美名远扬,而黄山松、石、云、泉俱绝。【老师】展示课件,针对材料提问问题:黄山拥有“四绝”的神奇组合是偶然现象吗?你能对这种神奇组合做出解释吗?【学生】思考并回答【老师】针对回答进行评讲,最后让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来进入今天的学习,首先我们来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掌握自然环境的基本要素及整体性的概念。2.理解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3.学会分析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的方法和掌握整体性的概念。4.培养学生树立自然环境具有普遍联系及整体性的思想。一、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1.自然环境组成要素:大气、水、土壤、生物、岩石及地貌。2.自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