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讲弟子规经典观后感 细讲弟子规经典观后感 初读《细讲弟子规》就真的感觉是一本好书,说的虽是平常的事,讲的却是不一般的道理;细细品味《细讲弟子规》,直悔自己接触的太晚、太迟,这么多解决问题的好方法我之前怎么都闻所未闻? 《弟子规》是依据孔老夫子的教育编出来,清朝的李毓秀李夫子从生活面把它整理出来,所以他能如此地贴近我们的生活,蔡礼旭老师又对弟子规的每一句都深剖细解,才能使我们对生活中的各种难题、症结一一找到可以处理的方法。 一场好梦、好戏需要智慧,智慧就要在不断的`学习中沉淀。"养子使作善也',当孩子有颗"和善的心',他就有和善的行为。看别人家的孩子,在我眼中,皆为十全十美,而很清楚自己孩子并非十全十美,要到达十全九美都很难。但如今读完《细讲弟子规》,我很清楚:教育孩子有颗和善的心,用智慧沟通,用德育引导,孩子确定会"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 晚上散步的时候,我给孩子讲"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的寓意,也告知他"瓜田李下'这个成语的出处,希望他为人处事可以不让别人有"瓜田李下'之嫌疑,延长到"入虚室。如有人。'到同学、伴侣、亲戚家,要做到,入无人之室,就如有主人在一样,不乱翻主人东西。 看时下热播电视剧《龙门镖局》时,剧中的"大当家的'被一系列的所谓的巧合弄的伤痕累累时,告知孩子"宽转弯。勿触掕。'"事勿忙。忙多错。'那么,这些"巧合'是确定可以避开的。 在游览北京清华大学时,有两个导游为排队等候参观的事大打出手,告诫孩子"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远离是非恩怨,避开恶俗污染。 在饭店等人吃饭时,孩子吵吵饿,告知孩子"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再给他讲一个德育故事:宋代有一个叫陈昉的家族,一家十三代同居,七百余口人,同时吃饭,就连他家里的一百多条狗也能做到"一犬不至,群犬不食'。这样,确定让他记忆深刻。而全部的这些,都是在《细讲弟子规》中学到的! 当然,还有很多很多需要学习的东西,在生活上,"父母呼,须应承。'"父母责。须顺承。'"步镇静。立端正。'"衣贵洁。不贵华。'在学习上,"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在做事上,"此未终。彼勿起。' 《细讲弟子规》真的是一本好书,"行有不得者,反求诸己。'能做到此,确定不会"失诸正鹄'的。教育孩子以"德'为本 ,且勿宠溺孩子,"宠猪举灶,宠子不孝。'学习弟子规,践行弟子规,上行下效,愿我们都拥有一个懂事、孝顺的孩子。 后记:在此,特别感谢丁老师。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