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读书收获 用一本书垫底 京剧《红灯记》里李玉和曾说:“有你这碗酒垫底,我什么样的酒都能应付!”人的成长过程中,也应有一本书为生命垫底。在我的成长的过程中,苏霍姆林斯基《给老师的建议》就是这样一本垫底的书。这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是一本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我们以前读过的东西的书。是一本从不会耗尽它要向读者说的一切东西的书。”(卡尔维诺)在从事老师工作的不同阶段,它给我不同的帮助和思考,促我反思自己的教育人生。 一、你应:骆驼期,盲目地应对工作的挑战 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一书中讲到人生三境界,第一境界是骆驼,盲目信赖,崇拜随便哪个比自己强的人。对内则忍辱负重,被动听命于别人或命运的安排。在我刚入教职的几年里就是这样一种疲于应对的状态。班级里没有定制班规,总是出现了问题才开始就这个问题制定相应的规则,而往往学生能够把每一种违纪行为的变式都挖掘殆尽,我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每天都有新规产生,弄得自己也焦头烂额,何况学生!学习的问题亦是如此。我自觉把一个问题讲清楚了,但是到了第二节提问时竟然只有几个人能回答,再把精髓讲一遍,然后询问学生们我是否讲清楚了,学生都颔首。但是到了下一节课仍是只有几人能说出所以然……问题出了,去补救,去制定一个新规;知识没学会,再去给学生讲解,马后炮式的工作策略让我真正体验到了骆驼期的疲乏。工作效能感的低下促我思变,我去向老老师请教,也订阅了一些杂志,从其中得知教育学的圣经是苏霍姆林斯基《给老师的建议》我就买来一本,上面记载的很多教育案例,我在 48 中发现了自己的身影,我明白了要思考,不要死记的重要性!在讲解一种写作方法时,我不再仅仅把概念和范式抛给学生而是鼓舞他们亲历一个自己运用这种规则的创作过程,同时评鉴同组伙伴的创作,亲历这样的过程,当再次遇到相同写法的作品,学生便能体察作者的笔法。苏氏娓娓道来给入职不久的我带来了一线光明。我阅读并照搬上面的做法,但是很多却达不到好的教育效果,我又开始苦恼起来。 二、我要:狮子期,主动思考工作策略 狮子期最明显的特质就是怀疑一切,在无神的荒漠中独行。把被动变为主动,一切由我主动争取。走上工作岗位六七年后,我把小学语文已经教了一个回合,对教材编排的脉络有了大致的把握。随着与学生的接触,我对学生学习中会遇到的困难和可能出现的违纪状况有了一个大体的预设。再读苏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