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等奖: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问题探究摘 要:尽管中小民营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进展的主导力量,他们制造了全国60%以上的 GDP、提供 80%以上城镇人员就业岗位、缴纳国家 50%以上税收,但中小民营企业在国内市场准入、融资支持和进展引导等各方面并没有享受到与之贡献相匹配的事实支持,并且屡屡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实际最大负面影响实体,和政府鼓舞进展中小民营企业进展的初衷背道而驰。在上述存在的诸多问题之中,本文选取中小民营企业在日常运营中碰到的核心难题之一的融资问题进行深度解析,探究其存在的原因,并结合本人的工作实践探究解决该难题的现实方法和长远路径,望能给广阔中国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纾困提供一点有意义的参考.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 金融体系 保理 顶层设计一、中小民营企业的范畴中小民营企业在某种意义上是中国特有的称谓,国际上一般叫中小企业(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ME),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的数据显示,全国 99% 的民营企业是中小企业,全国 99% 的中小企业是民营企业,所以中小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在中国其实也是可以通用的。笔者认为,中小民营企业这个名词本身就带有计划经济时代的色彩以及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卑视"之嫌,加上“民营"这两个字后的“中小民营企业”称谓本身就暗含了中小企业面临诸多困境背后深层次的社会历史和经济体制原因,基于此考量,本文在以下的内容中将只使用中小企业的概念,在此特别作以说明。根据工信部联合国家统计局、发改委和财政部在二○一一年六月十八日发布的工信部联企业〔2024〕300 号文件,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具体标准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鉴于行业的多样性和制造业在中国的地位,我们进一步把讨论的对象限定在中小制造型企业上,一方面是由于制造业在中小企业中的地位和代表性,另外由于本人的从业经历和实践探究都是基于中小制造企业的.根据该文件的定义,制造业属于工业类别,其划分中小企业的标准是:从业人员 1000 人以下或营业收入 40000 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 300 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 2000 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 20 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 300 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 20 人以下或营业收入 300 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二、中小企业意义的认识与再认识关于中小企业在解决就业和社会稳定方面所起的作用已经被诸多专家和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