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难点问题及解决措施 老师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育目的的主导力量.老师工作积极性是否得到充分发挥,是决定学校工作成败的关键问题。一所学校办得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队伍的素养和老师工作积极性的高低.因此,通过有效途径挖掘老师的制造力,调动与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制定激发老师积极性的有效措施,是学校管理工作面临的难点问题,是学校管理者的首要任务。 一、当前部分老师工作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 (一)工作压力大。当今社会,老师承担的职业压力明显高于其他行业。教学成绩的排队,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行,评聘分开竞聘上岗,老师聘用制,趋于复杂的师生关系、同事关系,学校内部竞争激烈,矛盾激化,难免加重老师的精神负担。从而导致老师表现出身心疲乏、沮丧、压抑和对工作、生活悲观冷漠,表现出失去工作热情,以消极、否定甚至麻木不仁的态度来对待学生。 (二)不合理考核。部分学校的老师考核制度不完善、不健全,不仅无法调动老师工作的积极性,反而使老师工作情绪越来越消极。一切工作都围绕着考核的分数在运转,考核考什么,老师就要准备什么,实行填空式的对号入座的做法。以前我们常常说分数是学生的命根,而现在分数也成了老师的命根. (三)不民主管理。有的学校,管理者专制、“家长作风”等实际问题,这些都造成老师对工作产生逆反心理,产生职业倦怠。在这些学校,老师对会因为缺乏知情权而容易对学校工作或学校领导的做法产生猜疑;再者,学校的制度不合理,老师应有的权力没有得到尊重,就会产生不配合、抵触情绪。 (四)老师心理因素。使命感与责任感、自信与自卑、压力与困惑等心理感受是每一个人都会遇到的心理现象.这些心理感受会因人而异,对于那些师德不好的老师,往往容易受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影响,热衷于“炒股”等第二职业,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积极性也就不高. (五)新课程改革的困惑。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使老师原有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观念远不能适应教育教学的要求,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对所从事的工作渐渐失去信心和兴趣。 (六)老师聘用制度仍需改革。在目前条件下,大部分公办学校对那些师德不好,不能静下心来搞教学的老师,只要他们不违法犯罪,似乎学校很难找到作出解除聘用合同的充分依据.结果是这一部分老师是得过且过,“逍遥快活”,严重时或许还会波及其它老师的工作积极性。 近年来我校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方针,重视情感管理,老师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