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重要语句归纳(一)选修书本绪论1、大量施用化肥可以保证作物生长对 N、P、K 等营养元素的需要,从而使粮食增产,同步却又导致土壤板结和环境污染。2、培育作物新品种也是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途径。但杂交育种周期长、难以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诱变育种具有很大的盲目性,而通过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来培育新品种,可以将其他生物决定性状的遗传物质定向引入农作物中。3、生物工程的特点是运用生物资源的可再生性,在常温常压下生产产品,从而可以节省资源和能源,并且减少环境污染。第一章 人体的稳态4、内环境的概念:在人体中,细胞外液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叫内环境。细胞外液重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注意血细胞不属于内环境,血红蛋白不属于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整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如正常人血液中的 PH 值一般在 7.35—7.45 之间,变化范围很小,血液存在缓冲物质,每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对应的强碱盐构成,如 H2CO3/NaCO3、NaH2PO4/Na2HPO4。当机体运动产生大量的乳酸、碳酸时,乳酸进入血液后与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是一种弱酸,又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因此对血液的 PH 值影响不大。稳态的生理意义: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就会引起新陈代谢紊乱,并导致疾病。血钙含量过低,小朋友引起佝偻病,成年人引起骨质软化病;血钙过高会引起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5、人体内水的来源有:饮食和物质代谢(有氧呼吸、核糖体)。排出途径有:肾脏排尿(最重要途径)、由皮肤排出(由皮肤表层蒸发的水汽)、由呼吸而呼出的水汽、由大肠排出。水平衡调整是以渗透压高下为标志。机体可以通过调整排尿量,使水的排出量与摄入量相适应,以保持机体的水平衡。6、当人饮水局限性、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都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使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首先使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并由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长,另首先兴奋经有关神经传导到大脑皮层的渴觉中枢产生渴觉而增长水的摄入量,因而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抗利尿激素能增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取。7、钠的来源:钠的重要来源是食盐;排出途径有:重要排出途径是经肾脏排出,另有很少数的钠是随汗液和粪便排出。(钠排出的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