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数学教学的3个转化*———以“勾股定理”课为例李 渺1 钟志华2(1.湖北工程学院 432000;2.南通大学 226019)《国 家 中 长 期 教 育 改 革 和 发 展 规 划 纲 要(2010—2020)》中对“教育现代化”作了明确部署,要求以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现代化.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具体指以计算机、网络和计算器为核心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实 际 上,无 论 是 《义 务 教 育 数 学 课 程 标 准 》(2011版)还是《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都早已明确提出在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要求,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下面以“勾股定理”课(第一课时)为例,说明现代信息技术如何与数学教学整合,从而实现数学教学理念、数学学习方式和数学学习场所的3个转化.1 “勾股定理”课堂教学问题序这节勾股定理课 (第一课时)的教 学 流 程 是“发现勾 股 定 理 → 探 索 勾 股 定 理 → 证 明 勾 股 定理”.其中,教师的主提问链如下: 师问1:(毕达哥拉斯故事)相传 2500年前,有一次在朋友家做客,毕达哥拉斯发现朋友家用砖铺成的地面中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某种数量关系(图 1).同学们,我们也来观察图1,看看能发现什么↓? 师问2:如何验证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 师问3:如何证明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图12 “勾股定理”课堂教学中所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主要所在2.1 “发现勾股定理”教学环节图1是“发现勾股定理”教学环节中的主要学习资源,学生学习它的目的不是掌握其作图过程而是从中发现相应的数量关系.这样,为了不耽误宝贵的课堂时间,通过现代信息技术(PPT),教师于课前事先画好相关图形,且用不同的颜色标识出关键部位,引导学生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更清楚地发现数学问题“两个浅色正方形的面积和等于深色正方形的面积”.进一步地,教师引导学生把视线集中于这3个正方形所围成的等腰三角形,则“等腰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一数量关系呼之欲出.教师顺势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如此的数量关系,接下来会想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