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查适宜性专项监管分析评价(第一季度)为法律规范临床医务人员诊疗行为,严格遵循临床检验、影像学检查、腔镜检查、各种功能检查、电生理、病理等各种辅助检查项目的适应证,医务部监管组特制作了临床适宜性检查专项监管表单,对全院相关临床科室随机抽查第一季度出院病历 2 份,通过查看临床诊断、辅助检查医嘱、病程记录、会诊情况,确定除常规检查以外的其他辅助检查是否有适应证。一、存在问题:1.共抽查 13 个临床科室 108 份病历,绝大多数(93.52%)病历医嘱中开具的辅助检查符合适应证。2. 有 7 份病历中存在不适宜检查(病历记录中未体现有明确适应证),不适宜检查所占比率为 6.48%。3. 涉及 CT、MRI 等大型医疗设备的不适宜检查有 4 例,占3。70%。二、原因分析:1。个别临床科室医师对诊疗指南掌握不透彻,特别对常规检查以外的其他辅助检查的适应证把握不到位,导致 CT、MRI 等大型医疗设备检查过度。2。有的病例或许有检查适应证,但病历文书中未能体现针对此项检查的依据,同时对某些重要检查结果亦无分析记录.三、整改建议:1.各临床科室在日常工作中应注重把握辅助检查尤其是大型医疗设备检查的适应证。2.强调临床医师注意在病历文书中(病程记录及会诊记录)体现重要/特别辅助检查的依据,同时应及时将检查结果及分析意见记录于病程记录中.3。 医务部加强监管,定期对临床检查适宜性进行督导检查,及时反馈给临床科室,督促其积极整改,避开无适应证的过度检查。四、效果评价:1.我院临床检查适宜性总体情况较好,过度检查、滥用大型医疗设备进行检查的现象占极少数;临床科主任及各级医师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有所增强.2。 经过针对临床检查适宜性的专项监管,促进了各临床科室在实际工作中注意严格掌握检查适应证,进一步法律规范了医务人员诊疗行为. 医务部监管组201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