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 課 目 錄第一章 品質管理概說第二章 統計學概論第三章 機率概論及機率分派第四章 統計製程管制與管制圖第五章 計量值管制圖第六章 計數值管制圖第七章 製程能力分析第八章 允收抽樣的基本措施第九章 計數值抽樣計畫第十章計量值抽樣計畫 第十一章量具之再現性與再生性第十二章品質管理之新七大手法第十三章品質成本第十章 計量值抽樣計畫基本概念凡品質特性量測值屬於連續性的數據,且製程或批之品質假設呈現常態分派且峰態與偏態均為零。或有鑑於檢測成本昂貴、破壞性檢驗與樣本數小者,則採計量值抽樣計畫。並以樣本之平均值與標準差,取代計數值之抽樣計畫。抽樣計畫之設計※規定生產者冒險率(a)之抽樣計畫※規定消費者冒險率(b)之抽樣計畫※規定生產者冒險率(a)與消費者冒險率(b)之抽樣計畫規準型抽樣計畫基本原理第一種假設產品的某項重要品特性已知為常態分派,茲抽取 n個樣本,根據其樣本平均值 ¯X 與樣本標準差 s,分別作為母抽樣計畫的型式:(計量值)(1) 規準型:JIS Z9003、Z9004---(單次)。(2) 調整型:MIL-STD-414、CNS 9445Z4023、ISO 3951---(單次)。(3) 混合型:MIL-STD-414 & MIL-STD-105Epˆ(U)母體(m , s)npˆ(L)XX體平均值 m 與標準差 s 的估計值,再訂定合格判定上、下限可算出所分派之常態分派曲線在合格判定界线外的面積此即該批產品的估計不合格率 ^p,若^p £ 最大允收不合格率M,允收該批,反之拒收之。倘¯X =100,s = 10,L= 82,Þ ZL = (¯X -L)/ s = 1.8 Þ ^p= 0.0359倘¯X =100,s = 10,U= 118,Þ ZU = (U-¯X )/s = 1.8 Þ ^p= 0.0359倘¯X1=?, L= 1700,^p= 0.08,倘¯X 2=?, L= 1700,^p= 0.02,Þ ^p= 0.08,0.02 Þ ZL = (¯X -L)/ s Þ¯X1、¯X 2第二種另一種方式是將最大允收不合格率 M,运用某方式轉換為一個以單位標準差數(Z 值)表达之允收常數 k 值。於是抽n 個樣本,算出樣本平均值 ¯X 與樣本標準差 s(分別作為 m 與s 的估計值),再运用 ZU = (U-¯X )/s (或 ZL = (¯X -L)/ s)(如 s已知)之方式將¯x 轉換為單位標準差數,此時若¯x 離上限U(或下限 L)愈遠則 ZU(或 ZL)愈大,即表不合格率愈低,故mUX母體(m , s)nm0m1在 ZU ³ k(或 ZL³ k)時允收,ZU < k (或 ZL < k)時拒收。ZU = (U-¯X )/s ³ k 的允收基準可改為 ¯X £ U-ks = A,若樣本平均¯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