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管理效能,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学校是基于独特的假设和价值追求,由此生成了有自己特色的做事方式和进步状态。如果非要对高质量学校下一个定义的话,笔者认为,高质量学校是一所具有高质量教育教学水平的学校,并且能够充分认识自己的位置和前进的方向,能将学校的潜力不断转化为显性进步和自身能量的学校。高质量学校不仅在于高质量的结果,还在于不断地、有效前进和持续发展的过程。笔者认为,建设高质量学校必须要与提升学校的管理效能结合起来,而提升管理效能需要坚持精细化管理与增效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并要凸显以人文关怀为基础的增效性管理。一、以制度文化为基础的精细化管理视角一:领导班子管理精细化首先是领导分工条块结合,管理重心全面下移。实行校长负责制,在校长的领导下,领导班子精诚团结,相互支持,齐心协力,做到补台不拆台,分工不分家。在工作上确立“校长抓总,副校长抓线,主任抓块,条块结合,指挥畅通”的管理思路。管理程序更简化,操作流程更明确,责任落实更到位,实现了统一管理要求。其次是构建现代的管理制度。领导班子集中听课评课制度;领导班子的会议制度;领导班子升旗讲话轮流制度;领导班子年级蹲点制度;领导班子项目流动管理制度;领导班子交流轮岗制度。视角二:年级部管理精细化一是实施四层管理。以校长为核心的校长团队抓思路,副校长联系年级抓监督,中层兼任抓级领导抓落实,年级组长抓执行;二是实施初中三年一盘棋目标责任制。七年级抓规范、抓适应,达到培养学生自主、自理、好学的目标;八年级抓矫正,达到培养好学精神,矫正不良行为,养成良好品行的目标;九年级抓理想教育,专给学生鼓劲,使之树立信心,立志成才;三是级组三块细化管理。以班主任为主体的德育实施组,以备课组为主体教学实施组,以信息化教师为主体后勤保障组。视角三:教师队伍管理精细化著名教育家梅贻琦说过:“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因此,学校大力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是立制度。学校制定了《教师精细化管理制度》,从教师的师德师风、职业行为、教育教学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强化了教师教育教学的管理意识、责任意识、效率意识、质量意识,并逐渐内化成教师良好的教育教学品质,提升了教师的师德素养和业务素质,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二是塑师德。本校为了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关注青年教师成长,开展了校本培训、名师工作室建设、青蓝结对工程、青年教师读书交流会、手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