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和对策[内容摘要]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力大军,他们在为城市繁荣和农村进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却没享受应有的的社会保障.建立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不仅是快速实现我国社会结构转型和提高城市化水平的需要,也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需要;它不仅有利于兼顾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率,有利于社会稳定和进展,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本文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视角,考察了农民工社会保障缺失的现状,深化剖析农民工社会保障缺失的隐患、进展滞后的根源及其建立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并从户籍制度改革、利益诉求渠道以及保险关系的转移和接续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富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和谐社会 农民工 社会保障问题农民工是我国制度变迁与社会转型期间所出现的特别群体,特指具有农村户口,却在城镇务工的劳动者。据劳动保障部课题组关于农民工情况的报告指出,目前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数量规模约为 1。2 亿人,在城镇的农民工总数约为 1亿,跨省流动就业的农民工约为 6000 万,农民工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工人阶级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正在逐渐演变成为工人阶级的生力军。他们为城市的繁荣进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由于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及其固有的经济社会制度,就使得农民工游离于城市和农村之间。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妥善解决农民工急需的社会保障问题,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进展的需要,也是维护农民工权益,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任务。1。农民工的劳动权益保障农民工的就业模式是一种劳动契约式的模式,并不含有劳动保障或就业保险,合同契约的作用微乎其微。尽管国家明确要求劳资双方必须签订劳动合同,但在实际中,大量用人单位没有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当发生雇用纠纷时,因事先没有明确的契约,造成了农民工的利益严重受损。据广东省团委和南方日报社联合组织的调查,外来工劳动保护条件极差,工作环境恶劣,超时疲劳现象十分严重.他们常常加班加点,每天几乎工作 10~14 小时(80.5%),几乎没有休息日(47。2%),劳动严重超时(刘开明,2024).由于没有法定的条款规定农民工应该享有何种工资,产生了由雇主决定工资而不是遵循“按劳分配"的原则。由于劳动者在供远大于求的劳动力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资方把单位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