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核心素养的认识“素养”一词的含义比“知识”和“技能”更广。“技能”更多地从能力角度讲,我们所提“素养"不仅仅包括能力,更多考虑人的综合素养,特别是品德上的要求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进展和社会进展需要的必备品行与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进展和社会进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下面谈谈我对核心素养的认识:一、文化基础是核心素养的基石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没有文化基础就很难有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所谓的文化基础应该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等方面的人文底蕴和学生在学习、理解和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等方面的科学精神.所以要求老师无论在哪一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都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同时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以便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二、自主进展是核心素养的关键在进展上,核心素养具有终生进展性,也具有阶段性。核心素养是所有人都应该具备的素养,每个人都需要不断进展,但其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具有终生的连续性。最初在学校中培育,随后在一生中不断进展完善。另一方面,核心素养进展的连续性并不否认其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点.核心素养在个体不同人生阶段中的着重点有所不同,不同教育阶段(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对某些核心素养的培育也存在不同的敏感性,即一些核心素养在特定的教育阶段可能更容易取得良好的培育效果,这为核心素养的培育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小学阶段,不同学科的老师落实不同学科的素养,那么综合起来就是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学科素养培育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自主进展,让学生自己学会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充分认识自我价值,成就自己的人生目标;还要让学生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能够认识自我,规划人生目标,在这些长远目标的基础上教学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才是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三、社会参加是核心素养的最终目的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参加,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法律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进展进步,进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