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数学的生活化教学 一、实现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的途径 1 幼儿学习数学的过程生活化――“给生活以教育”。幼儿学习数学的过程生活化既包括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数学,也包括在设置的情景中学习数学。正如皮亚杰所说:“儿童学习的途径应具有生活性,更多的是在生活或类似生活的情景中学习,而不是在数学情景中学习。”儿童是在各种各样的活动过程中了解周围世界的,日常生活中包含了大量学习数学的机会,老师要善于利用这些教育资料,引导幼儿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懂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如在一些游戏结束时,我会和幼儿一起玩帮“玩具找家"的游戏,不仅培育了幼儿收拾整理物品的习惯及能力,还引导幼儿练习了简单分类。再如:每天请值日生和老师一起点幼儿人数,摆杯子、毛巾等,这样既培育了幼儿的劳动能力,也巩固了孩子们对数的理解和运用.日常生活活动中的数学教育资源是取之不尽的,每个幼儿会在其中仔细地运用他所学到的粗浅的知识,同时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生活素材让幼儿积累有关数学的感性经验,引导幼儿去感受来自于生活的种种数学信息。 2 幼儿学习数学材料生活化――“用生活来教育”.操作材料是数学活动中幼儿赖以思维的物质基础,是数学活动的载体,它本身的特性及由这些特性所规定的活动方式决定着幼儿获得知识的多少,激发兴趣的大小及开发智力的深度。在实践中,无论是教材预设的教育教学活动,还是孩子们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随机生成的有价值的活动,都是幼儿学习的内容、时机和方式。我都会让它们自然而然地形成,产生学习数学的材料.所以,根据不同的活动类型和方式, 我采纳了以下几种做法: (1)预设活动的材料生活化教材是预设活动的主要来源,预设活动是我们目前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孩子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是老师实施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我在组织预设活动时,为了避开死搬硬套,枯燥生硬,创设了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合理更新了原有教材的教学材料,使教学活动的材料源于孩子生活,源于孩子好奇的事物,引导孩子积极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究、去发现、去体验,让他们亲身感悟数学经验。 我将幼儿数学教育分成这样三个阶段: A、快乐体验阶段;B、发现发问阶段;C、归纳提升阶段。 如教学案例――身高体重的测量:经过一个暑假,孩子们见面后可快乐啦!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嘿,你好像长高了”、“哇,你好像长胖了”看到孩子们对自己和同伴的身高体重这么感兴趣,我何不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