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培训管理制度1 目的为合报关部的进展,提升员工素养,增强员工对本职工作的能力及管理能力,并有计划地充实其知识技能,发挥其潜在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特制定《报关部培训管理制度》(以下简称本制度),作为报关部各级人员培训实施与管理的依据.2 适用范围报关部所有员工的各项培训计划、实施、督导、考评以及改善建议等,均依本制度办理.3 权责划分3.1 业务模式组权责1. 制定、修改报关部培训制度;2. 拟定、呈报全部门年度、季度培训计划;3. 联系、组织或协助公司人力资源部完成报关部各项培训课程的实施;4. 检查、评估培训的实施情况;5. 管理部门内部讲师队伍;6. 负责对各项培训进行记录和相关资料存档;7. 追踪考查培训效果.3.2 其它专业组的权责1. 上报专业组培训计划;2. 制定各专业组业务课程的培训大纲;3. 收集并提供相关专业培训信息;4. 配合业务模式组培训的实施和效果反馈、沟通的工作;5. 确定专业组内部讲师人选,并配合、支持内部培训工作;4 培训管理4.1 总论1. 培训安排应根据员工岗位职责,并结合个人兴趣,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尽量做到合理公平。2. 凡报关部员工,均有接受相关培训的权利与义务。3. 报关部培训规划、制度的订立与修改,所有相关培训事宜,以业务模式组为主要权责单位,各相关专业组负有提出改善意见和配合执行的权利与义务。同时对于各专业组的专业课程,有安排讲师备课并讲解的义务。4. 报关部的培训实施、效果反馈及评价考核等工作以业务模式组为主要权责专业组,并对报关部的培训执行情况负督导呈报的责任。各专业组必须给予必要的协助。4.2 报关部人员培训体系各专业组人员的聘用必须提出用人计划,由业务模式组统一汇总后交由报关部经理审批并提交公司人力资源部.人员招聘后,需要经过 6 个月的系统和业务培训,经考核后才能正式定岗.业务模式组制定未来 6 个月的业务培训计划.培训计划完成后再根据表现确定定岗报关部岗位。报关部任用所有正式员工,必须在资源配置船舶业务员岗位进行为期至少半年的业务培训,后再到值班组(计划和中控业务)进行为期 6 个月的培训。才能定岗到各专业组。培训体系包含四个模块。4.2.1 新员工入职培训1)培训对象:所有新进人员。2)培训目的:协助新进人员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顺利进入工作状况。3)培训形式:以周期性的内部授课方式进行。4)培训内容:分常规类和专业技术类两项科目,两项科目的具体内容可根据任职岗位的不同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