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游褒禅山记教案

游褒禅山记教案_第1页
1/7
游褒禅山记教案_第2页
2/7
游褒禅山记教案_第3页
3/7
《游褒禅山记》 【教学目的 】 1、掌握重点字词(正音、虚词、一字多义、活用、通假等)2、学习本文因事明理、叙议结合的写法. 3、认识本文所阐发的治学、处事都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深思慎取”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明白这两者在当今改革开放时代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难点】: 1、积累“舍"“名”“其”“以”等文言实词、虚词,学习“至"“明”等一些词的活用。 2、掌握因事说理、叙议结合、前后照应的写法。【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方式】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作者和课文简介,串讲第一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在初中我们学过哪些用文言文写作的游记? 明确:《小石潭记》、《登泰山记》、《醉翁亭记》…… 记是一种记叙文体。内容广泛,可以记人、记事、记物,写法方面比较自由,构思巧妙。在表达方面上可纯为记叙,可夹叙夹议,有的甚至议多于叙。 (二)这些游记共同的侧重点是什么? 明确:抓住景物特点,浓笔重彩,精描细绘,表现山水之美。 今日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游记,却不以表现山水之美为主,而是在记游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议论,议论是文章的中心,而记叙只是一个引子。这篇游记就是北宋散文家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板书课题)。二、作者及课文背景介绍(一)作者生平介绍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北宋临川人,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后被封为“荆国公”,人称“王荆公”。 宋仁宗时,他上万言书,主张实行新法,改革政治。由于保守派反对,新法受阻.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他具有朴素的唯物辨证思想,反对天命,提出了这一著名的“三不足”论断,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进步口号。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被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著作收入《临川先生文集》。(二)时代背景资料《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三十四岁时(1054 年)从舒州判通任上辞职,在回家的路上游览了此山,三个月后以追记的形式写下此文.本文记述的是一次未能尽兴的游览,作者深感后悔和遗憾。就是在这深探的后悔和遗憾中,作者阐发了深刻的道理。那么作者借助游褒禅山,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情感,阐发了怎样的道理呢?下面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三、研习课文(一)朗读课文.学习文言文的第一要务就是“读”,有一句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下面由大家先朗读这篇课文。(二)正音(板书):(三)理清思路。 由学生讨论,明确文...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游褒禅山记教案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