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测评教 案课题:等差数列得概念及通项公式考生姓名:报名号:档案号:课题 2、2、1 等差数列得概念及通项公式教学目得知识与技能:1、理解公差得概念,明确一种数列就是等差数列得限定条件,能根据定义判断一种数列就是等差数列;2、对的认识使用等差数列得多种表达法,能灵活运用通项公式求等差数列得首项、公差、项数、指定得项。过程与措施:1、通过对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得推导培养学生得观测力及归纳推理能力;2、通过等差数列变形公式得教学培养学生思维得深刻性与灵活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等差数列概念得归纳概括,培养学生得观测、分析资料得能力,积极思维,追求新知得创新意识。教学设想教学重点:理解等差数列得概念,探索并掌握等差数列得通项公式,会用公式处理某些简单得问题。教学难点:(1)等差数列得性质,等差数列“等差”特点得理解、把握与应用;(2)概括通项公式推导过程中体现得数学思想措施,以及从函数、方程得观点瞧通项公式。教学方式启发式,归纳法,讲练法相结合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板书。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复习回忆】提问(课件):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数列得定义以及给出数列与表达数列得几种措施——列举法、通项公式、递推公式、图象法、这些措施从不一样得角度反应数列得特点、下面我们瞧这样某些数列得例子:(书本P 41页得 4 个例子)(1)0,5,10,15,20,25,…;(2)48,53,58,6 3,…;(3)1 8,15、5,13,1 0、5,8,5、5…;(4)1 0 07 2,1 0 1 4 4,1 0 2 16,1 0 28 8,1 0 3 66,…、请同学们来写出上述四个数列得第 7 项、答:第一种数列得第 7 项为3 0,第二个数列得第 7 项为 78,第三个数列得第 7 项为 3,第四个数列得第 7 项为 10 510、【新知引入】讨论思考:教学过程同学们根据什么写出了这四个数列得第 7 项呢?以第二个数列为例来说一说、答:这就是由第二个数列得后一项总比前一项多 5,根据这个规律性得到了这个数列得第 7 项为7 8、 (引导学生发现)上面四个数列有什么共同特征? 答:相邻两项得差相等,都等于同一种常数、提问: 作差就与否有次序,谁与谁相减?答:作差得次序就是后项减前项,不能颠倒、引出概念:以上四个数列得共同特征: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面一项得差等于同一种常数(即等差);我们给具有这种特征得数列起一种名字叫——等差数列、这就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得内容、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