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效能感提高的策略会宁县第四学 王国瑞 不少班主任感到班级工作使他们心力交瘁,力不从心明确表示“假如可以选择,不愿再做班主任。”处于这种精神状态的班主任对本职工作有畏难情绪,尤其是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产生怀疑,感觉自己在学生面前没有威信,无法对班级进行有效的管理,导致工作质量下降,学生利益、老师利益和学校利益均受到损害。 之所以出现上述现象,直观感觉好像是班主任的工作方法问题,而事实上是因为他们实现目标的努力程度和坚持性不够,对自己的班级管理能力缺乏自信,班主任班级管理自我效能感不高。 自我效能感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 1977 年提出的概念,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是人对自己能否实施某一行为的能力的一种主观推测. 近 30 年讨论发现:自我效能感高的人更富于进取精神。我国学者辛涛等人在对老师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深化讨论后发现,老师自我效能感不同导致学历上存在显著差异罗斯讨论发现,自我效能感强的老师在改革中往往更能接受挑战,而自我效能感弱的老师,改革动机不强烈,工作不努力且普遍感觉紧张和压抑。施瓦尔泽等也发现,自我效能感弱的老师在面对工作压力时往往倾向于焦虑和担忧。因此,提高班主任班级管理效能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需要班主任、学校和社会三方面共同努力。 一、个人:转变观念,积累经验 1.形成正确的学生观和班集体观 学生观是指教育者对学生以及教育者与学生的关系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作为老师,要想取得教育教学的成功,首要的一条就是要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在学校教育活动中,我们往往过分看重学生统一的一面,忽视其丰富个性的另一面,喜爱以统一模式衡量和要求学生,对有独到见解和敢于标新立异的学生,鼓舞不足而压制有余。 正确的学生观引导班主任正确分析学生的行为。班主任应该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造就的,要用进展的观点来看待学生,“差生”的进展潜能不可低估。正确的学生观有助于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容易从学生那里得到较好的评价,有助于提高班主任效能感。 形成正确的班集体观也非常重要。有的班主任习惯盯着几个后进生,为了几个后进生绞尽脑汁,看不到自己努力的成果,因为几个后进生没有明显进步而轻易否定自己班级管理的成果。事实上,只要班级主流是好的,就应该肯定自己.任何一个先进集体,成员间都存在差异,总会存在个别后进的成员。所以不能因为集体中有几个后进成员而否定自己集体的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