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课 必修 3 第一章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 组织水肿: 在不同条件下组织液浓度升高或者是血浆、细胞内液浓度下降引起水分移动, 使组织间水分过多引起.• 原因: 1.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到毛细淋巴管, 引起组织液浓度升高。 2。营养不良时,血浆蛋白减少,使血浆浓度下降,水分进入组织液。 3。过敏反应使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 4.肾小球肾炎等疾病:会引起血浆蛋白流失到组织间隙,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3、组织液、血浆、淋巴三者的异同点1)相同点: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① 营养物质:水(约 90%)、无机盐(约 1%)、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② 代谢废物:CO2、尿酸、尿素等。③ 其他物质: O2、激素、抗体、组织胺、神经递质、纤维蛋白原等。2)主要不同点:所含的蛋白质含量不同:如:血浆蛋白质,血浆中较多,而组织液和淋巴中很少。【易错提示】 “细胞内液”与“内环境”、“细胞外液”与“外界环境”的区别① “内环境"与“细胞外液”是同一概念。“内环境”是相对于个体的外界环境提出,细胞外液是相对于动物和人的细胞内液提出的.② 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但不是说就只有这三种。例如,脑脊液也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③ 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泪腺等属于人体与外界相通的环境,因而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液体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④ 细胞内液里的物质,比如: :血红蛋白、胞内酶。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练习:1.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 A。O2、CO2、血红蛋白、H+ B.H2O2酶、抗体、激素、H2O C.纤维蛋白原、Ca2+、泪液 D.Na+、、葡萄糖、氨基酸2.(2024.广东模拟)右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的示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乙、丙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B.相比甲丙液,3 中的 CO2浓度较高 C.人发生过敏反应,1 结构的通透性会升高,可能会造成组织水肿 D.1 中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通过 5 层膜才能被 3 中细胞吸收并利用1。渗透压1)渗透压的概念: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2)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3)影响细胞外液渗透压大小的因素: 主要与无机盐( Na+,Cl-)、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 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 770KPa。2. 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 pH,在缓冲物质的调节下维持在 7。35-7。45 之间;之所以比较稳定,与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