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施工图审查要点一、基础要求:1、 永久荷载、可变荷载的取值是否与总平面图一致。2、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设计使用年限的确定是否合理;地震设防区的建筑,其抗震设防类别、地震设防烈度的确定是否符合规定。3、 所采纳的结构材料及其强度等级、计算指标是否符合规定要求.4、 是否正确应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成果;是否避开抗震危险地段,建在不利地段区是否实行有效措施.5、 温度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逢的设置与处理是否符合法律规范要求。(当实行可靠技术措施后,温度伸缩逢最大间距限值可适当放宽,但不宜超过限值的 20%)。6、 主楼与群房关系的技术处理是否得当。7、 建筑设计是否符合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对不规则的建筑结构是否采纳符合实际的空间结构计算模型,其薄弱部位的抗震构造措施是否合理、有效。8、 采纳的结构体系是否合理、可靠。9、 选用的标准图是否正确、安全。10.对不便用图表示的内容是否作出准确说明。11.楼(屋)面板、楼梯板的厚度和予应力构件是否符合防火极限要求。二、场地、地基与基础:1、 是否根据建筑类别和场地类别正确调整抗震措施(包括抗震构造措施)。2、 软土地基、山区地基和液化土的处理方法及相应技术措施是否合理、有效,能否满足结构安全要求.3、 人施工场地基的处理方法和施工检测要求是否符合规定。4、 基础的有效埋置深度是否法律规范规定的最小深度。5、 基础类型的确定及其构造是否安全、可靠、可行.6、 桩基的沉桩方法及终止成桩的条件是否安全和符合环保要求.7、 基桩的平面布置是否符合最小桩距规定,桩及桩基承台的构造是否合理、安全。8、一个独立结构单元是否为同一基础型式,持力层是否在性质不同的地基土。9、是否存在局部地下室;地下室抗震等级的确定、地下室底板为板筏时的内力计算与配筋构造、后浇带的设置与构造是否符合规定。三、多层及高层钢筋砼结构:1、 结构高度、高宽比是否符合适用条件。2、 框架、抗震墙的抗震等级,是否符合法律规范规定。3、 框架是否连续而不中断,是否存在不成榀“框架”;框架——抗震墙结构的抗震墙周边是否设“端柱”。4、 房屋的转角处是否设柱(或墙)。5、 部分框架抗震墙结构的转换层、框支层和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顶板,其构造是否符合安全和抗震要求。6、 框架柱、框架梁、抗震墙的截面,配筋(含钢率、纵向钢筋间距、配箍率、箍筋间距及肢距)柱的轴压比和节点构造是否符合规定。7、 短柱、超短柱的处理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