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1.1.1 研究背景近年来,课程理念的改革取得了大幅度的进步,新课程中的教学理念在教学的实践中也得到的体现。传统的以直接传授给学生知识为主的教学形式正在向现代化的以促进学生发展创新和实践能力为主的教学形式转变,同时,新课程理念的实践也进一步促进了教师教学专业化的发展。但是,通过观察目前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中教师课堂表现的情况,不难发现,虽然广大教学工作者们致力于发倔新的教学形式,各种听课、赛课等活动形式多样化,但依旧有大部分教师没能很好的理解新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依旧采取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座位上单纯被灌输知识,跟随老师紧密的节奏,学生不能自主学习,这样的传统教学形式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数学成绩。对这样的情况,数学教师们要及时认识到: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课堂表现,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富创造力与激情,提升学习数学的趣味性,发掘学生的潜力,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1.1.2 研究意义基础教育新一轮的改革正在全国同步进行着,教师的教学表现形式以及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已经发生了改变。同时,广大教师正在接受新的教学理念的改变,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挑战。新课程的实施需要通过教师的努力来实现,因此数学教师的课堂表现的完善与改进也变得尤为重要。在教育领域,教师的课堂表现是通过口头、体态或书面文字将内部语言转化反馈给学生的。一名数学老师课堂表现的改进和完善不仅能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的完善,而且也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提高其数学成绩。本研究在通过对西安长安一小的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课堂表现对学生数学成绩的影响进行研究,发现教师们在教学表现中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提炼出对应的解决策略。从而促使学生爱上数学课堂。1.2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1.2.1 概念界定在课堂表现中,课堂语言是课堂表现的主要内容,因此本文中涉及概念主要有高年级、课堂语言两个。高年级:在《2019 年最新修订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把阅读教学按两年一个阶段,分为 3 个具体阶段,并且对每一个阶段都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目标。上述三个阶段具体为:第一个学习阶段(即小学 1 至 2 年级)、第二个学习阶段(即小学 3 至 4 年级)、第三个学习阶段(即小学 5 至 6 年级)。笔者依据《2019 年最新修订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将“小学高年级”界定为小学阶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