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2073.12 本专业人才培育模式改革创新的具体措施与实施效果1专业人才培育模式改革创新的具体措施1.1 群力群策,组织修订高水平的人才培育方案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深化人才培育模式改革为主线,以提高人才培育质量为核心,根据“加强基础、强化实践、注重创新、面对未来”的基本思路, 拓展学科基础,在办学中要坚持加强基础、文理结合、通专结合、脑手结合、拓宽口径,强化通识教育,重视人文素养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育,深化讨论本专业的人才培育方案。(一)以需求为导向进行专业培育目标的顶层设计依据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的培育目标和培育要求,以需求为导向,采纳顶层设计方法,讨论并确定专业培育目标和培育标准,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 落实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全面进展和个性进展紧密结合的人才培育要求。(二)以能力培育为目标构建教学内容我们仔细讨论教学内容对人才培育目标实现的支撑程度, 优化教学内容、课程结构和课程体系,解决教学内容的缺失或重复问题;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及时把科技成果、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三)以应用能力为出发点不断强化实践环节以应用能力为出发点不断强化实践环节,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确保各类专业实践教学必要的学时。设置了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部分专业主干课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环节。为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我们以合作教育为载体,创新人才培育模式,利用工作学期,让高年级学生深化生产一线进行实践。为了提高学生科研水平,将第二课堂学分化,设定一定学分,将学生课外科研训练、参加科技讲座等纳入考核,支持本科生参加科研和实践活动,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进一步推动卓越工程师培育计划的实施和校企合作教育的开展。(四)以车辆智能化、信息化为专业特色办学在保证基本专业规格的前提下,根据本专业办学历史、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等,结合行业、区域经济进展需求和国家卓越人才培育等要求,突出人才培育的专业特色和行业特色。具体见“9.1 专业特色、实施过程和效果说明”。(五)实现各个教学模块的有机融合培育方案设置了本专业培育规格要求的必修课和自由选择的专业模块。以校级选修平台课和专业选修平台课为依托,设置个性化的课程,安排个性化的教学活动,满足学生全面进展和个性化进展的需求。实现了培育方案的统一性与培育人才的多样性的兼顾。1.2 以提高教学和教育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