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制”班级管理模式讨论 摘要:中职生源质量参差与学校德育实效性不明显成为当前制约中职教育进展以及阻碍素养教育“立德树人”目标实现的两大瓶颈问题。江门中医药学校引入医院护理管理文化,在护理类班级中实施“护理制”班级管理制度,成立“学生护理部”,推行宿舍内务“病区责任制管理”,实施职业礼仪法律规范化培训,执业证考试“一帮一”等措施,突出“职业”视觉,体现中职学校教育的技能目标;突显思维与行为“温度”,体现现代职教素养教育的培育目标;突破德育教育“瓶颈”,实现可“做实”、促进展的“立德树人”的德育模式,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形成特色化教育品牌。 关键词:班级管理;护理制管理模式 1 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突出问题 1.1 中职生源质量参差明显 根据《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动素养教育决定》的文件要求,各级学校要实施素养教育。但纵观实际,多数学校依旧实施应试教育。就读中职的学生很多是应试教育体制的失败者,学习基础相对薄弱。从年龄特征来看,大部分中职学生处于 15~20 岁之间,正在青春发育期,身体激素水平波动大,使兴奋和抑制的交替不稳定,有时甚至产生急剧变化,易产生不成熟甚至过激言行,行为自控能力相对较差[1]。中考过后,由于被贴上“失败者”的标签,备受家庭和社会压力,多数中职生在心理上会存在自卑感和迷茫感。加之进入中职学校后,由于教育模式的转变,容易产生对所进行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存在不适应性,从而表现出心理承受能力调控不足的特征。 1.2 德育实效性不明显 1.2.1 教学内容脱离职业化在实践中,中职学校德育教学缺乏实践及职业性的系统指导,现有教学内容不能很好地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专业课改要求。虽然有职业道德的内容,但是没有针对性。由于教学内容枯燥,许多学生对德育课堂没有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 1.2.2 教学方法老套第一,内容仍以思想理论课为主,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依旧停留在理论层面。中职学生处在成长转型期,好奇心、求异心都比较重。单一的教学方法会受到学生的抵触,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第二,尽管有些德育课堂采纳了情景教学法、问答法等教学方法,但只是流于形式,缺乏实际的内容,没有做到与学生真正沟通,没有与学生的职业需求、生活需求、心理需求相联系。第三,教学方法缺乏实践法,整个课堂没有与学生的实训或者职业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实践脱离,未能体现实效[2]。 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