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价键 原子晶体[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 H2的形成过程的分析,使学生理解共价键的概念,初步掌握共价键的形成,加深对电子配对法的理解,能较为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和分子结构。2.通过分析 N、O、F 原子的电子排布和轨道表示式,使学生理解共价键的饱和性和方向性。3.通过两个成键原子间的电负性差值,使学生能正确推断非极性键和极性键。4.通过 NH3与 H+形成 NH4+的过程的分析,使学生了解配位键的成键特点。5.通过教材中的键长和键能的具体数据的分析,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化学键的键能与化学反响热的关系。6.通过结构理解原子晶体的性质,使学生明确原子晶体的物理性质及化学变化特点和空间结构。[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氢气分子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总结出共价键的本质、定义。通过共价键形成过程的分析,培育学生求实创新的精神,培育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2.通过一些模型和微观动画抽象的微观粒子宏观化、具体化,有利于学生对共价键的类型,共价键的方向性和饱和性的理解。培育学生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认识事物的方法。3.通过分析具体的数据,合使学生了解键能、键长的概念,并能得出化学键的键盘能和化学反响中能量两者之间的关系。4.通过金刚石样品、模型及多媒体动画,让学生掌握原子晶体的构成。通过金刚石的应用说明金刚石的结构及利用结构说明原子晶体的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a)形形色色、斑斓多彩的物质,都是原子之间通过强烈的相互作用〔化学键〕结合在一起的,表达了化学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息息相关,同时也表达了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宏观物质之间的关系。b) 了解人类对物质结构认识的思维历程、感受体会科学家杰出思想,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育辩证地认识物质的科学态度及科学精神。第一节共价键的形成[知识回忆]一、共价键〔1〕定义: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2〕成键微粒:原子〔3〕相互作用:共用电子对〔4〕成键元素:同种或不同种非金属元素注意: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5〕成键的条件:电负性相同或差值小的非金属原子之间且成键的原子最外层未到达饱和状态,即成键原子有成单电子。〔6〕存在范围:非金属单质(H2、 O2 )、共价化合物(NH3、 CH 4 、H2O)、离子化合物(NaOH、 NH4Cl)〔7〕、影响共价键强弱的主要因素: 键长〔成键原子的核间距〕〔8〕共价键的表示方法[问题探究一]两个成键原子为什么能通过共用电子对相结合呢二、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