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能力培育构架探讨 摘要:国际贸易理论课程是国际贸易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为适应当前对创新型人才培育的要求,文章对本课程创新能力培育的构架进行了探讨。首先提出理论教学中要引导其具有创新意识,通过实践教学培育其创新精神,通过优化课程内容和结构、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考核方式这一系列的环节达到培育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 关键词:国际贸易理论;创新能力;教学改革 目前,培育“具有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成为高校的人才培育目标,创新教育受到高校的重视,成为高校的人才培育理念。而课程教学是培育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基本栽体。“国际贸易理论”课程是唐山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一门学科基础课,也是核心课程,是学生接触国际贸易知识的第一门课程。当前对人才培育提出的新任务也对“国际贸易理论”课程的教学提出了重新调整的要求。创新能力的培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同时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还是一个需要分阶段、分层次进行的阶梯教育。大学教育要培育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就必须符合这个规律,只有立足于这个规律的教育,才能培育出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才能培育出创新型的人才。文章将就这一目标的实现,针对唐山学院国际贸易理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本课程创新能力培育的构架进行梳理、设计。 一、课程内容、特点及教学现状 (一)课程内容、特点。国际贸易理论课程主要内容有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国际分工学说、对外贸易政策与措施、贸易组织和现象。目前,本课程经过多年建设已经形成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的组合。本课程作为一门应用经济学科,它以经济现象为讨论对象,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但也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还具有开放性。从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上来讲具有非封闭性。(二)教学现状。1.授课方法。本课程主要通过课堂讲授使学生了解理论知识点,掌握重点,理解难点,明白各部分的学习方法和具体的要求。在讲解中尽量结合实际,让学生联系社会现实进行思考。在课下让学生习惯于关注国家对外贸易的进展和国际间政治、经济、贸易关系的不断变化,以及新颁布的政策法规。目前在教学中主要使用案例教学法,首先结合现实经济问题和经济现象通过导入案例引出课程内容;讲课过程中多用启发性案例来分析问题,以便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对于综合知识点选用典型案例用来进行课堂上的讨论。当前的授课方法有一定的成效,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学生缺乏对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