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节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血液循环的概念。2、掌握体循环、肺循环的途径,体会血液成分的变化及意义。3、了解血压的概念以及如何测定血压的方法。(二)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血液循环的途径,培育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分析、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2、通过收集有关高血压、冠心病的知识,培育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血液循环途径的学习,了解自己的身体,以及常见的疾病,自觉养成卫生习惯和自我保健意识。教学重点、难点: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是重点,血液循环途径中血液成分的变化是难点。教学方法和手段:观察、实验、讨论,并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课前准备:利用科技活动课时间和学生一起做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的实验;老师制作多媒体课件、血液循环挂图、学生练习用的练习纸、绷带。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老师活动学生活动复习展示心脏挂图,提问:心脏的四个腔以及分别与什么血管相连?(板书心脏的四个腔,以及与它们相连的血根据心脏挂图回答。管。)导入请各个小组的学生代表介绍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的实验现象,并总结实验结论。根据学生的发言总结:动脉管内的血流速度快,静脉管内血流速度慢,毛细血管有很多分支,数量多,分布广,管内红细胞只能一个一个通过,血流速度最慢。血液从动脉流到毛细血管再流到静脉。设问:人体的血液是怎样流动的?多媒体展示哈维讨论血液循环的资料,激发学生求知欲,并安排学生模拟哈维实验。提醒学生尽快解开绷带(板书课题,多媒体出示血液循环的概念)各组代表沟通发言。带着问题,观看多媒体展示的资料,并思考。根据老师的提示模拟哈维实验,说出自己的感受。新课活动一讲述:人体血液循环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并展示血液循环图片,帮助学生认识血液循环示意图上各个主要部分的名称。结合课本 P17 的图15-18 血液循环示意图,识图记录。新课活动二展示血液循环动画,指导学生观察,记录血液流经的各个部分的名称。多媒体展示资料:有人曾做过测定:宁静时,一滴血通过这条完整的路线约需 20 秒钟,而其中 16 秒在体循环,4 秒在肺循环,因此,有些书又把体循环叫大循环,肺循环叫小循环。(多媒体出示:大循环,小循环)观看动画,根据记录和老师提示描述体循环、肺循环的起点、止点及大致路径,了解大循环和小循环。新课活动三师生共同分析:体循环、肺循环中的血液成分的变化,得出血液循环的意义。讲...